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正视青春期抑郁情绪升高现象

    作者:侯金芹 刘在花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9日 02版)

        更多视频评论请扫描二维码

      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多项确保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稳步推进。

      青春期抑郁情绪升高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目前,国内外研究都发现,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波动较大,这与体内激素水平、大脑中负责情绪调控的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全有关,也与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等有关。随着发育日趋成熟,体内激素分泌趋于稳定,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日趋完善,大部分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抑郁症防治任重而道远。科学筛查、解读和分析抑郁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要科学有效防治抑郁症,还需多措并举,齐抓共管。

      一是努力营造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持续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和客观看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将更精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推进、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增强社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服务环境。

      二是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力度,将心理健康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搭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数据采集平台,推动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库,支持县级儿童心理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库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档案。依据监测结果定位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地区,及时对风险地区和学校提供针对性的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重视弱势群体心理健康,加强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学生心理、情感、行为的监测和指导服务。尽早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并培养全体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是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供给力度,将心理健康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力争建立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教师编制、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方面出台政策,引导激励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扭转中小学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

      四是完善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资源中心,构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提供实时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增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密切与学校的关系,与心理教育教师联合开展工作。健全心理卫生疾病的社会保障,推动有条件的省市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提升家庭主动求医的意愿。科学制定并打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认证与执业体系,搭建学校与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的绿色转介通道,确保危重病例及时得到专业治疗,提升学校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作者:侯金芹,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在花,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