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也应是高校思政课最深刻的教学内容。近日,教育部、上海市在上海成立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具体承担建设任务,旨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理论创新、成果转化、合作交流,把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好、讲授好、传承好,更好铸魂育人,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中心聘请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研究知名学者担任专家委员和首批研究员。研究中心成立当天,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好立德树人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部分专家观点摘编如下。
伟大建党精神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深刻的教学内容
顾海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于事物的全景认识,只有通过比较、实践才能达到认识的升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百年风雨,有成功、有失败,有前进、也有挫折。第一,从1921年至今,经过百年锤炼、薪火相传,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一系列的精神谱系。第二,百年辉煌,精神为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过程。抓住了建党精神,意味着对历史的统一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宝贵的资源。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源头,包含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核,能够为后来精神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提供营养。建党精神就成为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深刻的教学内容。
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做好党员本职工作
童兵(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党的创立时期,深化和丰富于党的百年奋斗过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也体现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力。
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内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我和我所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团队的神圣使命是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把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和党报党刊工作经验挖掘好、梳理好,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高度,用以指导新闻舆论工作和培养合格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抵制和批判非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因此,学习好和理解透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做好当下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赓续伟大建党精神
陈锡喜(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要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从理论逻辑看,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诞生于学习中的创造,马克思主义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和真理制高点,才使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涵的基因。从历史逻辑看,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学习理论走上革命道路,全党在革命发展不同阶段适应新的历史任务时都强调学习,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创造了百年辉煌。从实践逻辑看,更加崇尚学习、持续深化学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人民群众实践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未来的必然要求。
观其大、察其细、致其用,研究并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
沈壮海(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观其大,放到大历史、大格局当中认识伟大建党精神。如,放到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展、升华、超越的大格局以及历史进程当中思考伟大建党精神,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再如,放到百年进程当中来研究,考察我们的精神谱系是如何发生发展、生动展现的。又如,放在“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大格局中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是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构成。察其细,即也要注重考察历史细节。可贵的精神财富,要在重要历史细节的研究上下足功夫,善于用好细节讲述所具有的震撼人心、赢得人心的力量。致其用,即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把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把马克思主义的故事讲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更好地赓续宝贵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建设实践。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深刻凝练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国家利益放首位的爱国主义、携手人民辟江山的为民情怀、敢闯新路育新篇的开拓创新、奋发图强谋复兴的艰苦奋斗和崇德向善扬正气的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精髓要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要挖掘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思想资源,从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挖滋育精神谱系的历史精华;要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立足新时代;更要汲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力量,在革命炮火中的“敢”劲、建设浪潮中的“干”劲、改革天地间的“闯”劲、新时代征程上的“拼”劲中,体悟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汲取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精神养分。
人民立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
张士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人民立场不是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在百年历史进程中,解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问题,这就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秉承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人民举过头顶的执政理念。可以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站稳人民立场,实现了立党、兴党、强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只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秉承人民立场,才能真正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
吴潜涛(清华大学德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必须坚持和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建党精神属于意识和观念的范畴,它来源于伟大的建党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实践的客观反映。一方面,它是对党组织的创建实践的客观反映,集中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根本宗旨、最终目标和行动纲领;另一方面,它是对党的先驱们的行为实践的反映,集中表达了党的先驱者们的伟大政治品格,充分展现了党的先驱者们的崇高信仰、使命担当、精神风骨和道义情怀。作为一种精神形态的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主动性和创新性,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引领高校立德树人
杨晓慧(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来整体理解伟大建党精神。高校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智力资源集聚的突出优势,不断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阐释,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造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综合平台和有效载体,着力破解“如何把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转化为青年学生的强国志、报国行”这一核心问题,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从重大实践命题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作用
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个重大命题,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建党精神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成果,历史实践中不断哺育、滋养的各种革命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懈奋斗的实践结晶。精神的价值在于为实践提供力量支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重在实践的力量转化,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要求,揭示的就是其实践指向。我们要把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建党精神与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目标紧密结合,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感化、激励大学生,推动建党精神向实践力量转化。
伟大建党精神理性自识和共同意识
仰海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达到了一个更为理性、更为自觉、更为成熟的阶段,体现了党对自己的理性自识和精神认同。这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理性层面,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坚持真理的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探索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只有坚持真理,党才能保持开放性,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各种思潮中辨明真相,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在信仰层面,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只有坚守这一初心使命,才能不断地自我革命,不断地在面向未来中激发自身的生命力。在意志层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等体现着一种行动的意志。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意味着我们要在个体意志的基础上,形成共同意志,形成行动的合力,这是将理念、信仰付诸现实的重要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付洪(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奋进史诗的壮丽开篇,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历史奇迹的精神密码;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的历史基因,标定了“到哪里去”的目标指向,更呈现了“怎么去做”的实践品格;为中国共产党人注入了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和奋进的力量。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并用之育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实践主题更加鲜明、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高昂,用爱国主义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从四个关系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
蔡文成(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第一个关系是从建党主体和建党精神的关系看,伟大建党精神回答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第二个关系是从建党精神和建党实践的关系看,伟大建党精神回答了“怎么建设党”的问题:建党精神是建党实践的根本体现,党的百年建设实践践行、丰富、发展了建党精神。第三个关系是从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的关系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和本、根和魂。第四个关系是从建党精神内在逻辑关系看,伟大建党精神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因维度
韩震(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根据唯物史观,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之所以能超越其他物种的活动,就是因为人的实践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因此人在精神上的自觉程度、境界高低,决定了其实践活动的内在品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险阻,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比其他组织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伟大建党精神从四个维度,形成了其基因结构。一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奠定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特征的思维维度。二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奠定了以持之以恒的责任担当为特征的政治维度。三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奠定了以大无畏的奋斗精神为特征的实践维度。四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奠定了以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为特征的道德维度。这四个维度的精神基因结构不仅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赋予其强大的传承动力,共同支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体系。
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宝贵财富
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优良作风、伟大品格,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境界,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意志品格,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和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奉献意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重在实效性,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伟大建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教育,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在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内容建设方面设置具体要求和着力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充分利用授予英雄奖章、表彰革命烈士、庆祝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教学中要注重融入影像资料、题材电影等现代元素,实现教材内容和革命史料相结合,增强课堂内容的感染力。
上海高校应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主力和主要基地
忻平(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伟大建党精神主要形成于建党实践过程。第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力量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潮流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建党先驱们共同努力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心理趋向和基本价值观。第二,伟大建党精神主要形成于伟大建党实践过程中。思想建党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建党先驱们从救国救民的初始价值观,结合中国国情,探索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观。组织建党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全面研究党的创建全过程,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建党历程中孕育的红色基因与血脉根基。作为党的诞生地,研究伟大建党精神是上海责无旁贷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宣传力度,上海高校应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主力和主要基地,在融入教育教学、加大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艾四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昭示了建设什么样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既有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也有世界政党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背景,我们要从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历程当中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既是中国政党发展的大事,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建党先驱们反复比较后的共同选择,由此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第二,从建党实践来看,《共产党宣言》对党的纲领、原则和精神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具体的历程来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就是参照《共产党宣言》制定的,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和精神。第三,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体现了科学性、人民性、斗争性、实践性。第四,伟大建党精神生动体现了知、行、意、信、行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源远和流长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端
吴宏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端。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现程度,取决于该理论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之后开始落地生根。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开端,表明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开始转变成现实。最后,中国共产党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建立了新中国,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是中国共产党主体力量的集中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
邢云文(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成长之胚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辉煌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共产党人砥砺奋进、完善自我,不断在精神上成长的历史。第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精神形态和内涵丰富的精神谱系,但是贯穿始终的红线和主线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也正因为有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红线、主线,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才更加完整。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灵魂。时代在变,历史任务在变,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移。有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此意义上,伟大建党精神正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