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一带,起初被叫作昆山腔,后经数十代传曲人不断改良演绎,终被尊为“百戏之师”。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此再次焕发光彩。
2017年,“昆曲回家”系列活动在江苏省昆山市启幕。其间,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等全国八大专业昆曲院团,以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表演团体选派的55位昆曲名家齐聚昆山,同台竞演经典昆剧《牡丹亭》,别有一番致敬先贤、饮水思源的特殊含义。这是发生在昆曲故里的一个大事件,我也借此机会认识了一大批昆曲人。然而在公众面前,这些昆曲人在台下的真实样貌、喜怒哀乐却少有人知晓。于是,我开始用相机记录昆曲传人在台下、幕后和戏外的精彩故事。
在拍摄过程中,我通过长期跟踪拍摄昆曲传人的状态与故事,记录他们在当下昆曲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执着历程与事业探索,以唤起全社会对昆曲这门古老艺术的珍视与关爱。我坚持选择人文纪实而非环境人像的摄影风格,大量使用中长焦镜头在不干扰被摄者的前提下,以平视的视角抓取动人瞬间,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张开嘴巴聊,放开手脚拍。
通过这些照片,我希望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全社会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撰文/摄影:韩承峰,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昆山市文化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