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文化活水润神州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胡晓军 高建进 冯帆 马跃华 刘艳杰 苏伟珍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8日 01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11月3日晚,福建省泉州市梨园古典剧院里管弦悠扬,南音新编作品《阔阔真》在这里正式开演。《阔阔真》以南音艺术讲述“海丝公主阔阔真”的远航壮举,再现宋元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当夜,泉州金鱼巷等处的夜游活动开展正酣,“看见宋元”非遗展、德化陶瓷馆、101文化空间……一路走来,游客们有滋有味地品鉴着这座海丝文化名城的历史与未来。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8年来,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好盘活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打通文化传承“最后一公里”

      近日,山东青岛胶州市刘家村社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英民和他的团队现场表演了胶州秧歌。“男刚女柔、螺旋摆动,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表演过后便是现场教学,前来学习的社区居民热情高涨。

      为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群众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2021年6月,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了《关于推进“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非遗在社区”立足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胶州秧歌、茂腔、三铺龙拳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优势,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到人民群众当中面对面教授非遗,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形成“处处见非遗”“人人懂非遗”的良好氛围。

      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青岛胶州市、厦门思明区打通文化传承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不断提高居民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厦门思明区于近日在该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思明区中小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会,发布了思明区中小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我们深刻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过去、对当下、对未来的使命与责任。”厦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郑志生说,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深耕细作,是为学生的发展夯实底蕴,为学生的成长筑牢基础。

    传统文化专业保护与活态保护相结合

      近日,以济南、泰安、曲阜为核心的“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旅游新产品亮相山东省会经济圈文旅会客厅,其中包含济南全新的沉浸式船游体验,定制化游船夜航产品“雅韵兰舟”;家庭一站式精品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泰山天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囊括儒家文化精髓的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尼山圣境的“新三孔”等。这些产品一经亮相,便受到市民游客的追捧。

      在“海丝”枢纽城市福州,这里的“海丝”文化传承创新同样有声有色,通过实物载体,让文化形态看得见、听得着。白色古意的乐群楼、红砖斑驳的仓山影剧院、楼台逶迤的闽海关税务司官邸……10月30日,改造焕新后的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正式开街,传统建筑与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游玩。

      近年来,福州在加快推进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中,秉持“尊重历史与自然”的理念修旧如旧,保留与还原46栋古厝和街巷式肌理。日前,当地还正式启动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今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申遗成功为起点,当前,泉州市正积极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将千年“海丝”文化与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致力于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与发展,建设一流的保护传承体系,打造一流的活化利用业态,进一步打响“丝路文化”品牌。

      “泉州遗产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担当,一份更重的责任。”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表示,在宋元时期,泉州就能够跟世界海洋文明同步对话,是民族融合、宗教融合的最好示范。今天的泉州提出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将做好传统文化的专业保护与活态保护相结合,把泉州人爱文物、爱遗产的好传统和好氛围弘扬好、延续好。

    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

      10月下旬以来,一项以“2021滕王阁金秋诗会”命名的诗词线上诵读活动吸引了许多诗词爱好者热情参与。这是由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大学主办的活动,诵读内容包括2021滕王阁金秋诗会全球诗词征集大赛的52首获奖作品以及《滕王阁序》等20篇古典文学和诗词作品,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朗诵,由系统自动打分并赋予排名。

      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近年来,江西着力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古朴、厚重与时尚、开放相交融,用现代瓷器的“光与影”赓续古老的窑火传奇。洛客·景德镇陶瓷设计中心、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等创意设计平台,使传统产业浸透着互联网的血液,三宝国际瓷谷、名坊园等一批新地标,让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文化与经济交相辉映。

      陶瓷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客家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江西各地纷纷采取得力措施,把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百姓生活。婺源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瑞昌剪纸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被列入小学乡土教育内容;兴国山歌进入了兴国县小学音乐课;乐安县将傩舞编成了小学课间操;黎川县的古城景区里,传统的手工艺如修钟表、钉杆秤、做圆木等随处可见,古床博物馆、团村战斗纪念馆、张恨水旧居等观光景点将老街、城墙等历史风貌重现世人面前,成为江西省14个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之一。

      (本报记者赵秋丽、胡晓军、高建进、冯帆、马跃华、刘艳杰、苏伟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