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把思政之“盐”撒向教育细微之处

    ——南通大学着力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陈妍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5日 08版)

      近年来,南通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课程改革为抓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把思政之“盐”撒向教育细微之处,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配强队伍,筑牢思政育人阵地

      在南通大学,一个名为“快乐虎”的抖音号受到学生的热捧。从去年12月开通至今,已有1.5万多名粉丝,获赞5.1万个。

      开通这一抖音号的正是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近一年来,该平台发布80余条视频作品,在宣传学校各类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蔼可亲,又“潮”又“接地气”,许多同学成了浦玉忠的“粉丝”,还给他取了个爱称“快乐虎爷爷”。

      在浦玉忠的带领下,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纷纷结合专业背景,带头做班主任、讲思政课,了解关心学生需求,第一时间掌握并解决学生工作难题。

      近年来,南通大学建强思政教师队伍,专门实施高层次人才(思政教师类)引进优惠政策,通过校内转岗补充专职思政课教师。学校还加强专职辅导员配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优秀辅导员和长期担任辅导员直接考察聘用等三种方式分批次配齐,并全部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极大地调动了专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用活资源,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去年10月,一场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为了将思政课上新、上活,广大思政课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蔡娟教授从“疫情之下,中国与美国何以如此不同?”展开,阐述了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深刻意蕴;曹莉老师以“动物园老虎咬人案”等为例,启发同学们培养法治思维;张馨老师则通过大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引导大家了解廉洁文化、树立廉洁意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大思政课教师主动将党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讲活了党史,又丰富了思政教育内涵。专业理论厚实,案例鲜活生动,这样的思政课堂让不少学生听完直呼“过瘾”。课后,同学们纷纷在网上留言:“通大的思政课真香!”

      今年上半年,学校改革“形势与政策”课,面向全校招聘最优秀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这一改革打破了以往由各学院、部门四五十名兼职教师来讲同一门课的局面,避免课堂教学效果参差不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顾玉平说。

    拓宽思路,广开思政育人渠道

      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为助力南通打造理论宣讲高地,早在2018年,南通大学便与南通市委宣传部联合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实应用和实践总结方面展开研究。三年来,双方通过共建学科基地、教学团队、专家智库、实践基地,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服务渠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学院先后聘请6位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和党政领导担任客座教授。2018年以来,学校共有9位老师在南通市开设理论讲座超200场。以共建为契机,学校师生走向街道、社区、田野,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寻常百姓家。

      2020年10月,南通市委宣传部与南通大学再次共同成立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南通大学专家学者及南通市“理论名嘴”为研究骨干,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为顾问,围绕如何不断推动党的理论武装、探索理论武装的规律性问题进行研究。

      “‘理论名嘴’进校园更好地拓宽了年轻教师的理论视野,理论名师进社会则有助于将高校教师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传播到百姓心田,他们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生动局面。”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明明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陈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