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黑支果乡鼠街村委会三家寨村的院坝内,广南县常委班子在黑支果乡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群众问得直接,班子成员答得认真。
“请问各位领导,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和夜间治安管理的盲区和死角问题,提高集镇亮化率?”
“关于集镇街道路面损坏,已争取州政协帮助协调20万元用于解决硬化问题;关于集镇路灯,乡上已规划将彩票公益金项目上报县财政局项目库盘子,并作为黑支果乡优先考虑实施的项目……”
广南县积极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载体,以村小组为单元,召开“院坝会”,采取“讲(党史宣讲)+述(实事通报)+问(群众提问)+答(现场答复)+评(现场点评)”的形式,有效提升了政策知晓率及群众满意度。
“院坝会”连通干群心
在云岭大地各村寨,像“院坝会”一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场面不断涌现,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交通闭塞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些少数民族老年人听不懂汉语,但现在民族语大喇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和听懂党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容被翻译成傈僳语,通过应急广播平台,向农村千家万户播放宣传。如今怒江州255个行政村、67个易地搬迁点安置点、1552个村组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大喇叭已成为各族群众获取政策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
“以往的群众会都是在村活动室、农家小院开,这几年参会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外出务工的村民无法完全了解家乡目前正在做哪些事。据此,我们在平麻村小组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召开群众会,让远在他乡的村民也可以参会。”文山州富宁县花甲乡花甲村党总支书记朱田洪说。
网络直播群众会上,朱田洪与平麻村小组长“变身”主播,他们架起自拍杆、装好手机,通过微信群直播为在外务工村民“带政策”,动员群众交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和人居环境整治……
“跨省通办”方便困难群众
春风化雨,云南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行动,滋润着云岭大地千家万户群众心田,为困难群众送来了及时雨。
云南昭通盐津县庙坝镇小寨村70岁的村民陈某某,听力二级残疾,原籍四川宜宾高县,丈夫及儿子都在外省务工,无法回户籍地办理残疾人补贴业务。盐津县水田新区民政事务中心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陈某某,并帮助她办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业务,顺利申领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据了解,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业务4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后,云南省成功处理了异地推送信息11例,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14亿元。
列实事清单解民忧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云南各级各部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让群众感受到喜人变化。
云南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总规模达99.6万人,占全国搬迁总规模的10%。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推动全省2832个集中安置区、24.46万套安置房全部建成,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已按标准配齐,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并如期脱贫。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省级重点办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10件惠民实事;省委常委班子列出40项办实事清单,各州(市)、县(市、区)党委常委班子共制定民生实事计划2323件、全省基层党组织共制定民生实事计划49万余件、党员共列出为民办事清单190万余件。
其中,云南省民政厅组织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再为企业减负3700余万元,惠及企业近万家。经过持续清理规范和集中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各类收费行为日趋规范。
(本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