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性制空”是美国空军近年来着眼大国竞争战略调整,为确保未来在高威胁、高强度作战环境下,始终保持其空中优势作战能力,而提出的全新空中作战概念。“穿透性制空”可视为美军为抵消甚至消除大国对手逐渐增长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优势而给出的解决方案,核心任务是在面向2030年的大国高端军事对抗中,能够突破对方严密的防空体系,深入其本土,实施有效侦察、有效打击。“穿透性制空”从顶层战略、作战概念、装备采办、技术发展、作战训练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设计,系统规划美空军发展方向和作战构想,充分体现美军对空中作战制胜机理的深度把握。
美军“穿透性制空”作战具有典型的进攻性特征,强调协同运用多领域、多方向、多类型的作战力量,同时对作战空间重点目标群实施平行、同步和持续性穿透突防,使对手面对短时间、高强度的对抗博弈难以喘息和回旋,从而达到“一锤定音”的突防打击效果,夺取所需的区域制空优势。
美军认为,信息是现代战争的命脉,空中优势的竞争更多是复杂战场下态势感知能力的竞争,要比对手更快、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杀伤链前端的发现、锁定、跟踪能力,依然首先需要夺取电磁频谱优势,随后取得空中优势。近年来美军瞄准大国对抗,为构建新型空中优势,先后成立了“空中优势体系能力协同小组”“多域指挥控制体系能力协同小组”和“电子战/电磁频谱优势体系能力协同小组”,加快多域指挥控制和穿透性电子攻击能力建设。因此,未来“穿透性制空”作战行动中,美军势必首先利用自身在网电、太空等领域的优势,实施网络攻击、电子欺骗与屏蔽、卫星通信与导航干扰等“软攻击”,迫使对手战场感知与指挥通信系统陷入看不清、联不通的“盲区”,进而通过夺取赛博空间的信息对抗优势,为后续穿透突防行动营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这两年,美军在持续开展的穿透性制空能力推演验证中,始终强调由空优战斗机提供保护,深入对方空域作战,猎杀陆基战略弹道导弹、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并为己方作战体系中的其他单元提供情报信息支援。通过穿透性制空战机(PCA)精准、高强度的多轮穿透打击,确保美军能够尽快、有效地削弱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形成对对手优势窗口,为后续大规模突防打击奠定基础。
一旦美军通过穿透突防成功,形成可利用的优势窗口之后,将迅速跟进采取更为坚决的多方向、体系性穿透攻击行动。此时,原本置于反介入/区域拒止防区“线外”的美军海空机动力量可以迅速前推,在太空、网络、电磁等作战力量的协同配合下,集结多航母舰载机共同编队,与水面舰艇、潜艇、隐形轰炸机等各类防区内外精确打击平台一起,对对手重要战略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以全面摧毁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组网,形成和维持自由进入、自由攻击、自由行动、自由感知的空中优势,并为夺取和维持陆、海、天、网等其他各域全面战场优势奠定前提基础。
从作战任务来看,“穿透性制空”是利用作战平台的隐身能力突破对手防空体系,打击对手纵深目标,这与传统的“隐身突防”并无区别。但从作战模式来看,传统的“隐身突防”往往强调“硬穿”,即以隐身战斗机为核心的集群编队,携带大量反辐射导弹和空地导弹硬摧毁对手防空系统;而“穿透性制空”兼顾“软穿”和“硬穿”,强调以灵活编组形式,以少量“高端有人机平台”+大量功能各异“无人机平台”模式,或以各型弹药+隐身飞机协同组网模式,形成高效、低风险穿透打击编队。其核心是通过网络赋能和智能自主等关键技术,将分布空、天、地、海和赛博等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军种的各类优质作战资源与能力,根据特定的“穿透性制空”任务要求,即时集优聚合为相应的作战行动“共同体”,从而在具体作战行动中建立很强的比较优势,以顺利实现情报监视与侦察和目标打击的双重穿透任务。
“穿透性制空”强调的是以攻为守,通过强点的打击突破从而影响全局局势,高空高速化突防打击将是其作战理论中重要一环。美国空军强调,能力开发和部署速度将是维持空中优势的关键,将大力发展高超音速空天飞行器、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等新兴高空高速化突防武器,要在“速度快、看不见、拳头硬”上形成绝对优势,实现跨越空中、临近空间、空间三个维度对对手进行软杀伤和硬摧毁。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研发的“小型先进能力导弹”,设想该导弹采用超敏捷弹体、高比冲推进、经济上可承受的导引头、抗干扰的制导引信一体化等技术,具备对高隐身高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作者:马权,系《空军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