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中巴经济走廊上台阶 为巴提供韧性和信心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任重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0日 08版)

      【特别关注】

      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来说,2021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较大不确定性。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代表的两国经济社会合作项目今年纷纷取得重要突破,对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10月26日通电话,两国领导人就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各领域务实合作表达了高度共识。中巴合作基调坚实,未来可期。

    重点项目逆势推进“不打烊”

      疫情之下,中巴两国的建设者们携手同行,在保障中巴员工生命安全和严格遵守巴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其他在建项目推进“不打烊”。

      4月30日,中巴经济走廊第一批优先项目清单中的重点项目SK水电站顺利实现大坝二期截流,为下一步大坝基础开挖、填筑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标志着SK水电站项目进入大坝施工的新阶段。

      记者了解到,SK水电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境外绿地投资的最大水电项目,受到中巴两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开普省曼塞拉地区的昆哈河上,距首都伊斯兰堡约250公里,总装机容量884兆瓦,总投资约19.6亿美元。记者从中方建设者那里获悉,在工程建设高峰期,SK水电站项目将给当地带来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3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将优化巴基斯坦电力结构,有效缓解能源紧缺。

      据项目方介绍,今年SK水电站的全体中巴员工全力克服极端天气、恶劣地质、疫情蔓延等困难,一刻不停地加快推进防渗墙施工、溢洪道浇筑、围堰填筑等大坝截流前置工作,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SK项目稳步推进,无疑是众多在建项目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我国在巴企业和机构科学复工复产,晒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目前,瓜达尔地区大型基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东湾快速路建设总体进度完成90%,预计2022年年初全部完工,建成后将大幅提升瓜达尔港货物集散效率。新国际机场计划年内完成所有地基处理和土方工程,启动航站楼和跑道建设,预计2023年初具备首飞条件。职业技术学校和医院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走廊项下的两大公路项目,即喀喇昆仑公路二期(赫维利扬-塔科特段)和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木尔坦-苏库尔段),已经顺利完工和通车,打通了巴南北交通主动脉,方便了居民出行,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按计划,未来两年内,瓜达尔地区在建援助项目将陆续竣工,港区及城市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瓜达尔港正在朝着区域转运枢纽和经济中心大步迈进。

      在疫情暴发这一特殊时期,中巴经济走廊诸多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对巴基斯坦意义尤为重大。巴基斯坦全球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哈立德·阿克拉姆对记者表示,巴基斯坦具有良好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资源禀赋,坐拥瓜达尔港这一中亚内陆的最优出海口;过去几年,走廊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巴在能源、基建方面的短板,为下一步的工业化打下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保持增长、摆脱贫困、充分就业等许多长期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疫情的持续和反复对巴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巴方最需要化解疫情冲击短期风险、稳定未来中长期发展预期的关键时刻,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有所突破,为巴经济社会提供了抗压的韧性和信心。

    走廊发展惠及更多普通民众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中巴经济走廊进入充实拓展新阶段,中巴两国社会层面的互动也在不断深化和升级,巴方在教育、就业、扶贫等方面的需求是双方下一步民生合作的大方向。

      记者获悉,当初两国政府共同确立的17个“快轨”项目已全部启动。一批重要物资已经交付,援巴冷链疫苗储藏运输设备、救灾储备物资等运抵并移交,助力巴政府提高疫苗储存和冷链运输能力,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培训项目顺利完成,职业教育和减贫领域5个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成功举办,近百位巴籍学员赴华接受培训。成套项目积极建设,联邦部落区50所学校复建项目、瓜达尔医院项目、瓜达尔职业技术学校项目正在顺利施工,智慧教室项目、瓜达尔海水淡化厂项目即将开工。此外,双方还完成了农业设备物资、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医疗设备物资、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设备和俾路支省太阳能照明设备等项目的立项准备工作,相关物资按计划在今明两年交付。记者了解到,中巴双方正在积极探讨第二批10个“优先”民生项目的实施方案,有望尽快启动。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记者了解到,通过走廊建设和民生项目,中国每年为巴方提供数百个援外培训机会,为巴培养相关领域技术人才。阿卜杜·哈希布曾是一名大学生,毕业不久便在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的物装部工作。作为项目重点培养人才之一,哈希布被派往中国,参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下的学习和深造,在中国的走访与交流极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这样的中巴人文交流使个人受益的事例不胜枚举,增强了双方共建中巴经济走廊的信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巴两国民间的深情厚谊,是双边交往的民心基础。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代,中巴合作将更加聚焦改善民生,进一步拓展双方在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加大对巴偏远地区和脆弱社会群体覆盖,让走廊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普通民众。

    抗疫合作树立光辉典范

      真金不怕火炼。新冠肺炎疫情检验了中巴友谊的高含金量。疫情暴发之初,巴政府集全国之力向中国提供援助。伊姆兰·汗总理第一时间向中方致电慰问,巴政府迅速筹集30万只口罩、800套防护服和6800副手套,紧急运送至中国,供中方防疫抗疫所需。巴总统阿尔维率团访问中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防疫抗疫的坚定支持。巴各界民众通过写信、捐赠物资、发自媒体照片和视频等形式给武汉打气、为中国加油。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铭记于心。

      疫情在巴暴发后,中方投桃报李,与巴方守望相助。中国向巴基斯坦捐助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组。记者获悉,截至今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政府累计向巴方提供7批口罩、呼吸机和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总重量超过106吨,向巴方提供4批、共250万剂疫苗援助。

      巴各界对中国抗疫物资和疫苗援助高度称赞,总理伊姆兰·汗、外交部长库雷希、计划部长乌迈尔、总理卫生助理苏尔坦等在不同场合都对中国援助给予高度评价,赞扬中方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农融表示,中巴两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了光辉典范。

      2020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时强调,中巴两国是患难与共的真朋友、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中巴特殊友谊是历史的选择,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心中。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同巴基斯坦坚定站在一起,致力于深化中巴“铁杆”情谊,使中巴关系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本报伊斯兰堡11月19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张任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