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船初心(总第八二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学史力行,为防治污染贡献青春

    讲述人: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恢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8日 05版)

      【一线讲述】

      重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但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产生的污染会危及环境与人类健康。

      我的主攻研究方向是重金属汞。汞易于挥发形成气态形式的单质汞,长期停留在大气中并长距离迁移到全球各地。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旨在控制和减少全球汞排放的国际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有色冶金行业正是汞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对此,我们提出有色冶炼汞资源化治理新思路,突破国际先进技术只能处理烟气中汞的局限,实现废气—废水—废渣等多环境介质中汞的高效捕集与转化回收,把污染毒物变成有用资源,该项技术已在15家大型有色冶炼公司得到工程化应用,取得良好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同时,我们还将实践写入教学课本中。结合常年的工程实践,形成了有色冶金环境治理的“实验室研发—现场中试—工程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思维,建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将之融入《冶金环境工程学》教材中,成为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一流学科的特色课程,入选2021年度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汲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磅礴伟力,在一代代冶金学科前辈开拓进取中感受科研报国的责任担当,在重金属污水处理站党员示范岗上践行“无废冶金”的庄重承诺。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紧紧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两个春天”的重要历史机遇,全面提升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水平,还老百姓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龙军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