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生动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我们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第一,全会深刻总结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巨大成就,有利于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全会将百年党史明确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全面论述了党在这四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取得的重大成就、发挥的历史作用和积累的历史经验,特别着重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了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在新的征程上,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许多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用党的重大成就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第二,全会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意义、历史经验,有利于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贡献,对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全会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智慧总结的五条历史意义,贯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把握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发挥的历史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党开启新征程的信心和力量。
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全会将这些经验精辟概括为“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它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是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这些宝贵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书本中抄下来的,不是从别的国家照搬过来的,而是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得到的。这些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历史规律的昭示,是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必将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
第三,全会深刻总结党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有助于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增强全党团结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自身建设。百年来,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上下求索,不懈奋斗,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注意加强和改正党的各方面建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全会全面总结了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取得的成就,重点论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会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科学阐明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明确指出,这一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全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激励全党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全会立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教育引导全党牢牢记住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更好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善于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和转折关头科学地总结经验,是党历经磨难却始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巨大凝聚力和鲜明的先进性的重要原因。百年来,党一直重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前进,曾经先后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都对推进和引领党的事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同党作出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深刻总结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辩证互动关系和规律,深刻总结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大逻辑,深刻总结了新的形势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新要求,深刻总结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充分揭示了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科学道理,有利于教育引导全党抓住历史机遇,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的百年历史,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在新的征程上,“赶考”远未结束,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党形成崭新的精神风貌、空前的团结统一、高度的政治自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作者:李正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