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扎根齐鲁大地 绽放教师教育绚丽之花

    作者:姚昌 崔勇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2日 08版)

      高师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主阵地,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山东师范大学坚守师范教育本色,以打造一流本科师范教育为重点,以教育学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为依托,让教师教育在齐鲁大地绽放出绚丽之花。

    聚焦师范生核心素养

    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2014年,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徐继存教授带领的教研团队在面向全国10余所高师院校开展调研时,发现了师范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很多高校毕业的师范生到中小学后“站不住”讲台,还得接受学校的“回炉再造”。

      团队走访50余所中小学、开展20余次校长和教师座谈、发放1000余份调查问卷,调研发现,师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课程资源匮乏、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缺乏中国本土特色等问题。基于此,团队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十几所省内外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上百名中小学教师精心筛选、打磨收集到150余所中小学的优秀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课程与教学概论》,建立了“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网站”和教师教育资料库。

      随后,团队陆续出版了《当代课程论文选》《当代教学论文选》《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专题丛书(《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专题》《基础教育改革专题》《教育研究方法专题》)。高质量的教材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调查问卷显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达到98%以上。

      教师教育核心教材不只在校内得到全面推广,还赢得了兄弟高校的青睐,《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高教版)和《课程与教学论》(高教版)被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采用,出版发行近2万册。

    创新多元课型结构

    混合式教学助推课堂改革提质增效

      教学模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学校教育学部车丽娜教授说:“教师教育类课程侧重于理论讲授,但枯燥的理论灌输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们采取理论精讲、问题研讨、调查分析、实践反思等不同课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效果发生了很大改观。”

      团队根据教育类公共课教师的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按照相应课程把30多名教师分成了4个教学小组,并为每门课都设计了不同的课型结构和教学模式。

      为了深入了解山东省教改现状,团队针对省内各地市的200余所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开展大规模调研,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等一批享誉全国的教改成果被老师们引入课堂教学,为学校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教育学理论是枯燥的,然而一旦与身边的实践结合便焕发出光彩。老师们在讲授经典教育理论时,大量引用体现中国特色的教改成果、人物、故事等教学内容以及我国师德师风领域的典型案例,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以前上课,我时常感觉自己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现在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更像是在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知识点都有鲜活的案例支撑,一下子就能进入角色。”高盼望副教授感慨道。

      在教育学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山东师大教务处牵头拉开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大幕,分多批在全校范围内共立项建设了357门混合式课程,参与教师达1500余人次,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日益丰富。

      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山东师大实现了以教学模式改革推动师范生本科教育的“变轨超车”。学生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28项。85%的毕业师范生以第一就业志愿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

    理性思维赋能实践教学

    师范生培养链条有效贯通

      如果把镜头拉回到10年前,以理论教学替代综合实践活动、用教师讲授代替学生实践操作、实践教学凭经验习惯运作等问题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徐继存教授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后,撰写出《实践教学的理性》一文,文章对实践教学“丰富感性世界、掌握基本技能、增强实践判断、养成实践态度”四个基本内容的界定和阐释,体现了对实践教学认知的新高度。

      2016年,学校进行了学科专业调整,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教育学院组建为教育学部,学校教师教育资源实现了整合优化。在徐继存“理性实践”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学部配合学校教务处重新修订了师范生培养方案,出台了《山东师范大学实践教学计划》《山东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手册》,为规范师生实践教学行为提供明确依据和操作性指南。

      这其中,教育见习由原来集中在一个学期进行,被分解到四个学期,并结合不同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分散进行,成为实践教学改革幅度最大的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认为某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就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及时到中小学进行听课观摩。寒暑假期间,教师还会安排学生通过走访、调研、谈话等多种方式到中小学了解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交互过程中不断强化体验,明显改善学习效果。

      为了强化实践效果,教育学部每次集中实习前都会召开动员大会,学生集中返校后还会组织总结表彰大会。同学们通过讲故事、脱口秀、舞台剧等形式分享收获和成长,进一步坚定了从教的信念。

      实践教学的深入推动结出累累硕果。在山东省组织的9届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122名学生荣获一等奖,每届比赛期间,都有地市教育局和中小学与获奖学生现场签订入职协议。

    服务山东教师教育

    在奉献中彰显时代精神

      教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必须走出校园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与时代同向同行。山东师大积极构建以学科团队合作、高校协同、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在齐鲁大地上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育学部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成立山东省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协作发展联盟。孙宽宁教授说:“联盟连续9年举办学术论坛,并成立了多支跨校、跨学段的研究团队,先后完成3门网络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合作申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

      2012年,徐继存教授团队到济南南部山区的西营镇进行教育调研时,全镇10余所小学都被教师少、学生流失等问题困扰,课程难以开齐。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团队历时10年往返城乡,帮助当地教育部门构建了小学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与当地教师共同开展“微课堂”协同教研,指导当地开展“教师流动走教”,建设“家庭小书房”。全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很快从全区最后一名跃升为第一名。

      越是基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就越强烈;教育情怀越深,根就会扎得越深。教育学部老师们分期分批到肥城市、蒙阴县、沂南县等地开展教育帮扶,举办薄弱中小学发展典型推介会,选派优秀学生到当地实习支教。教育学部先后帮助青岛市李沧区培育名师近20名;协助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课程建设,并指导10所试点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开展课程体系一体化研究,帮助其建立了6个学科教师工作坊……前不久,团队在淄博市建立齐鲁乡村教师研修基地,开办乡村学校校长师德培训班,采用学术报告、问题研讨、案例学习、参观访学等多样化研训形式,为乡村教育发展赋能。

      学校以服务山东教师教育为己任,牵头成立山东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和山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承接中小学教师国(省)培任务以及省内外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幼儿园园长培训,8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44次,培训学员6906名。

      (作者:姚昌 崔勇)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