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邯郸和石家庄灭火作战中,我们扑灭了地面人员难以接近的悬崖火点20余处,实现了国内13吨直升机在医疗机构楼顶平台着陆飞行,将地面救援任务需要90分钟的时间缩短至15分钟,有效提升了制胜本领。”发言者话音未落,身边掌声响起。
11月9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围绕“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举行记者见面会,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代表与记者深入交流。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飞行大队大队长兰海亮作完自我介绍,便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与战友们近期创新研究的航空救援方法。
兰海亮出生于1984年,招飞入伍18年来,先后在空军、陆军、武警部队服役,飞过米-8、米-17、直-8等多种机型,安全飞行1500小时,荣立三等功2次,2020年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2021年被评为应急管理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森林消防局优秀共产党员。
多年来,兰海亮始终深钻飞行技术,“一心只思战鹰飞”。为了弄清新机型的原理、性能和构造,他坚持把《空气动力学》等专业书籍放在床头、带在身边,还研习大量国内外直升机资料。在学透理论的基础上,他自制杆舵练习器、座舱设备模拟图板,开展地面手脚协调训练,大大加快了掌握技术的速度。
他重视实战、珍惜实战,每次参加靠前驻防,他都向兄弟单位请教林火常识、火场动态、灭火战术等问题,与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探讨森林航空灭火机理。“只有在实战中,我们才能彻底解决兵力投送不精准、机组分工不细致等问题。”努力探索中,兰海亮和战友成功研练多机跟进吊桶灭火战法,加快了支队立体灭火战法的研究步伐。
当飞行教员,“难”字当先,兰海亮始终坚持严抠细训、从难带飞。在起落航线飞行过程中,他不满足于飞行员基础动作标准,更要求大家根据林区、火场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吊桶灭火洒水的过程中,他不仅要求飞行员提高目视概略判断洒水时机的能力,还要求他们根据现场风向、风速精确计算推迟或提前洒水的时机,以提高实战能力、增强实战成效。
2017年6月24日,在扑救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森林火灾中,兰海亮驾驶直升机将灭火队员机降到位准备返航时,火场风向突变,高达5米多的火焰向灭火队员迅猛袭来。他果断在原降落点着陆,迅速组织灭火队员登机,确保了灭火队员安全。
奔赴火场,兰海亮始终冲锋在前。他先后7次赴黑龙江、内蒙古等国家重点林区执行靠前驻防任务,圆满完成十余次灭火任务,累计航程1000多公里,机降灭火队员300余人次,吊桶洒水100余吨。作为支队第一代创业人,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铁人精神进机舱”。改装培训,他第一个报名;高难课目,他第一个上机;实战任务,他第一个起飞。飞行员都说:“海亮就是我们心中的‘金头盔’。”
(本报记者 彭景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