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今年“双11”前夕,打折最狠的或许不是商品,而是气温。11月6日,北京迎来初雪,初雪即暴雪。根据预报,此次寒潮,全国除了西藏大部分地区与云南西部等地不受影响,降温幅度在6℃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九成,影响11.8亿人。
寒潮“来势汹汹”,加之本轮多点散发的疫情,已波及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对北方供暖区的民众来说,他们最大的期盼,无疑还是千呼万唤的暖气,能够提前到来。
应民之所呼,解民之所忧。北京已于11月6日0时正式启动居民供暖工作,比法定供暖时间提早9天;无独有偶,山东淄博、济宁等地的城区,以及河北不少地方,也在这几天开始提前供暖。
这些地方相关部门对民意的回应速度和重视程度,自然也迎来一众点赞。要知道,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北方城市都把当年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列为法定采暖季。
现如今,不少地方打破惯例,为应对寒潮、低温提前供暖,不仅是“应民之所呼,解民之所忧”之举,还有已经施行多年的“看天供暖”制度作为支撑。以北京为例,为应对2009年的普降大雪,北京市首次提前15天正式大规模供暖,催生了《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在2010年4月正式实施,也让“看天供暖”制度进入民众视野。
提前供暖一小步,以人为本一大步。提前供暖以及延长供暖,当然会涉及成本问题、能源损耗以及环境影响等诸多方面。而毋庸置疑的是,在寒潮叠加疫情的综合影响下,“看天供暖”、提前供暖的实施,契合其作为人文关怀的制度性安排的初衷,也是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这算的应该是一笔民生大账。
对很多城市管理者来说,重视此轮“降温幅度在6℃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九成,影响11.8亿人”的寒潮的具体举措,提前供暖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有力行动。以此而言,为应对此轮叠加疫情的寒潮,我们期待更多的城市,能够加入提前供暖的行列,让民众身暖、心更暖。
(原载于新京报网 作者:李记 摘编:朱波、赵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