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9日 星期二

    潍坊学院:

    传承北海文化 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作者:毕廷延 于恬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9日 04版)

      潍坊学院的所在地潍坊古称北海郡,是东夷文化和北海(潍坊)文化的发祥地,经济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和人才吸引力突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端动力装备、声光电、现代海洋、精细化工、智能农机等产业集聚优势突出。近年来,潍坊学院坚持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自觉继承弘扬、创新发展北海文化,用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代内涵,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特色日趋鲜明。

    学科建设中彰显北海文化人文特色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学校紧密结合北海文化建设,努力发展高水平应用学科,实行应用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校注重研究和整合北海文化资源优势,成立郑板桥研究会、臧克家研究会、刘墉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北海文化研究院,下设北海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地方文学与方言研究、北海书画与工艺艺术研究和地方音乐与戏曲研究等4个研究所。学校被授予为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山东省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基地;海盐文化研究基地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民俗学被山东省文化厅确立为重点学科。学校结合北海文化研究,成立文博研究院,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形成融入北海文化的多学科、多专业齐头并进的研究格局,系统开展区域经济与社会、农业史与农耕文化史、地域性风俗文化、海盐文化、城市文化、县域文化、宗教文化、地方藏书与文献整理、地方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与文化等研究。

    专业教学中融入北海文化教育资源

      学校将北海文化研究成果融入专业教学,开设《莫言研究》《潍坊文化专题》《北海民间美术》《风筝艺术》《潍坊史纲》《民俗文化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将地方戏曲、地方音乐纳入专业教学中,聘请地方戏曲表演艺术家到校授课;将郭味蕖、于希宁等美术大家的艺术创作以及杨家埠木板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青州雕塑石刻等文化资源融入各专业教学。

    学生教育中汲取北海文化育人精华

      学校注重汲取北海文化“以义为先、宽仁尚德”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仁爱谦让、诚信立人、砥砺品格、担当有为、勇于创新。2017年,学校韩立奇博士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7)中打破世界纪录,荣获最高计算性能奖;同年,大学生IT创新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校园文化中弘扬北海文化人文精神

      学校积极培育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文化,先后建成了以晏婴、郑玄、孔融、刘墉、王统照、臧克家、莫言等为代表的潍坊文化名人馆;以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等为代表作品的民间美术馆;以古代简牍等文物为研究对象的文博馆;以讲述学校发展历史、彰显立德树人精神的校史馆等,成为师生学习、传承北海文化的宝贵资源。宽容友爱、独具特色的公寓文化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中西合璧的校园规划、中外文艺名家雕像,充溢着北海文化“兼收众长”的开放精神。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文化发展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和省文明校园等荣誉。

      “十四五”期间,潍坊学院将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规律,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积极响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紧密联系潍坊市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需求,建设好潍柴、歌尔两个产业学院,探索跨学科交叉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的若干关联专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主阵地、应用研究生力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高水平智力支持;着力形成鲜明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校城融合、大学文化“四大特色”,建设优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作者:毕廷延 于恬)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