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6日 星期六

    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要有系统思维

    作者:安黎哲 王蕾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6日 09版)

      【环保笔谈】

      九曲黄河,蜿蜒万里,自西向东一路奔腾流淌,在渤海入海口处冲积形成一片独特而美丽的生态家园——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这为新时期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既是自然景观奇特丰富之洲,也是人类和野生动物密集活动之所。大河与大海在此汇聚,城市与湿地在此融合,候鸟在天空中迁徙,油田在滩涂下形成。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暖温带最典型、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连接、融合着河流、海洋、草原、森林、沙漠、农田和城市等生态系统。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有效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相关统计显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1种。

      然而,面对自然界如此丰厚的馈赠,保护起来也更有挑战。作为陆地与海洋统筹、自然与城市融合、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海洋、城市和天空是黄河三角洲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和海洋、城市、天空作为生命共同体,以系统思维对黄河三角洲进行一体化治理,才能使黄河口的整体保护与三角洲的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国家公园是具有全局性、统领性、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开展系统性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前不久,我国宣布了首批5个国家公园名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再进一步。当前,山东省正致力于在黄河入海口处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这也将是我国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国家公园。因此,如何在保护中坚持陆海统筹、海城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设立黄河口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完善黄河口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体系。作为鸟类“国际机场”,黄河三角洲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但湿地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黄河三角洲又属于盐碱化土地,在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海水倒灌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应设立黄河口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保护队伍,构建有效的预警、防治、控制机制。同时,适时制定《黄河口国家公园条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门立法,完善黄河口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体系。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双赢。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盐碱地生态农业,繁育耐盐碱功能的粮食、牧草、经济作物等新品种200多个,正是立足自身特色的创新之道。应继续发挥沿黄、沿海、盐碱地三大特色优势,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农业的样板区;同时,加快工业绿色化转型,引领资源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把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的优选项目,继续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成色,打造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区。值得一提的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一步,应高标准发展生态旅游,推动高品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守护好湿地生态平衡。

      最后,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进行能源结构绿色调整。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也是生态治理的关键,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黄河三角洲油气资源丰富,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进行能源结构绿色调整,减少污染源和碳排放,是优化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多年来,为避免陷入“油尽城衰”的魔咒,东营市不断探索,已逐渐成为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样板。保护黄河三角洲,应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继续开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能源转型,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作者:安黎哲 王蕾,分别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