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5日 星期五

    汕头三叹

    作者:叶延滨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5日 15版)

    侨批·乡愁

      汕头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口岸城市,是被洋枪洋炮逼迫着打开的海上商城。

      我在教科书上读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我在历史书上也读到,鸦片战争一阵炮响,坚船利炮载来了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炮舰商船让汕头开始了睁眼看世界的日子。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但为了活命,敢为天下先的汕头人开始漂洋过海闯世界。漂洋过海并不浪漫,他们签生死协议当劳工,在异域他乡扎下根。“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巾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一批批不怕死、死里逃生的汕头人,用血用泪用汗水浇梦,把用命换来的钱钞以“侨批”的方式交与亲人,天长日久,把这方土地变成了侨乡。

      这是汕头人光荣而苦难的历史。这是汕头人自豪而辛酸的记忆。把这份记忆留在乡愁中的是这种叫作“侨批”的文书。所谓侨批,是海外求生的华侨华人家书与汇款合一的文书。文书折叠的封面上,写着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同时注明随同此信寄出多少银钞。最初是由往返海外与汕头的“水客”捎带,后来由专门为华人服务的“批局”经营,再后来由现代银行邮局统管。饶宗颐先生说:“侨批等于徽州契约,其价值相等。来自民间的侨批记载,内容丰富,从中可以了解到祖国与侨胞居住国的国情、侨胞故乡的乡情、侨胞家庭的家情和侨胞与他们眷属的亲情。”一张薄纸写成的侨批,凝聚国情、乡情、家情、亲情。侨批也于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抚今思昔,这一份份侨批,是汕头侨乡珍贵的历史见证,也留存着汕头乡风民俗中最值得珍惜的基因:讲信用、重亲情、敢为人先、不忘根本。

      凝聚乡愁的侨批,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侨乡,闪耀着最美丽的人性光彩!

    红军标语

      在汕头的大南山革命老区,有一批用铁凿刻在巨石上的红军标语。

      屹立在大山上的岩石,像大山伸出的一个个紧握的拳头。刻在石头上的标语是红军的誓言:“巩固苏维埃政权”“男女平权婚姻自主”“工农兵团结起来”“红军绝对不杀白军士兵”“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一块块石头上凿出的斗大的字,带我们回到一个风云际会的狂飙时代。

      在乌云密布、黑云压城的日子里,汕头点燃了土地革命的火把。这些高山记得,在硝烟和炮火中,多少穷人挺直了腰,拿起了梭镖和大刀。血写的历史,在一位名字叫翁千的石匠手中,变成了一幅幅写在大山上的红军标语。

      我曾在红军长征经过的乡镇,见过红军用大笔沾着墨写在门板和窗户上的标语,也见过红军在路旁土墙上用扫帚刷出的大幅标语。风雨侵蚀了这些标语,被侵蚀的标语留下了风雨的痕迹。土墙被岁月推倒了,老百姓又扶起土墙,因为土墙见证了壮烈的长征。

      在汕头,我看见这些红军标语与青山同在,在蓝天下骄傲屹立,它们是汕头光荣的门匾。

      一个普通的石匠翁千,做出了千古流芳的事。大南山红军标语,现存于36块巨石之上,共有标语57条,467字。

      一千年后这些石头还会在,诠释一句成语:坚如磐石!

      一万年后这些石头还会在,证明一个真理:得人心者得天下!

    地下交通站

      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汕头,是中国重要的商贸港城。当时的上海广州处在战乱之中,汕头便成为通往海内外的重要商港。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商业消费繁华诱人。在汕头商街的骑楼中间,有一座三层高的小洋楼,招牌上写着“华富电料行”,实际是中共中央设立的交通站。这家交通站负责上海的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是隐蔽战线重要的站点。

      交通站的故事,写成了小说,曲折跌宕,拍成了电视剧,惊心动魄。站在这里,我感到神圣而庄严,一种浩然正气从心底升起。

      这座小楼至今仍挺胸抬头地立在老街上,它在说:“信仰是有力量的,有信仰的人是最可敬的。”

      信仰至上,无往不胜。历史证明了这一切,历史还将继续证明这一切。

      不仅有吃不上饭揭竿而起的百姓,更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先行者。正是有了这些先行者,那些吃不上饭活不下去的百姓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汕头交通站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是信仰。

      交通站为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单单护送人员到苏区,就可以说,它浓缩了半部中国革命史。从1930年到1933年,经交通站出入苏区的革命家就有任弼时、刘伯承、叶剑英、项英、左权、徐特立、邓发、张爱萍、萧劲光、伍修权、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邓颖超、董必武、李克农、钱壮飞、博古、刘少奇、陈云、李维汉、林伯渠、谢觉哉、瞿秋白……我在这些名字前走过,这些名字曾走过汕头地下交通站。是信仰,让一代精英走到一起,走进了这个交通站。

      每个走进这座小楼的中国人,请向它致敬,因为这座小楼也是新中国一个光辉的起点。

      你进来瞻仰了,就请从这里再出发!

      (作者:叶延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