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逻辑机理

    作者:杨宏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9日 11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一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生动体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逻辑机理,增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民生活高质量,在于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价值旨归,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内容广泛,不仅包括更高要求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包括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日趋突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制约因素,迫切要求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换挡,以高质量发展满足高品质需求,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稳定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舒适的人居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确保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实现了高质量,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只能是其是否与人民要求或利益相一致。这就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成效作为检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尺度,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成效作为检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指标,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成效作为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不要“量”的扩张,而是要实现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量的增长。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例如,当前我国还存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为此,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此意义上,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双统筹、双促进。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认识和遵循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每个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必须根据其特殊性、阶段性特征,采取正确方法和措施,方能推动事物更好发展。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经济发展聚焦的问题必然是“落后”,首要追求的是经济总量、规模和速度,更多关照的是发展“有没有”“多不多”“大不大”,所以经济发展以推动高速增长为主题。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然聚焦的问题是生产能力“不平衡不充分”,追求的是质量、水平和效益上的目标,更多关照的是发展“好不好”“优不优”“精不精”。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便成为现实之需和必然选择。

    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高质量发展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发展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时序性特征,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表明要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各领域,实现全方位提升;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就是要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高质量发展要以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高质量需求,兼顾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双方;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循环通畅,遍布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等等。显然,高质量发展是着力实现多维度、高层次、多元化的提升,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变化过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善于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妙招。第一,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着力提升供给质量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第二,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无论是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产生活的需要,还是着眼于满足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更多的要求,又或是在全球发展整体格局中抓住创新机遇,解决“卡脖子”问题,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赋予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三,跨越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这道重要关口。保护环境既具有保护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经济价值,也具有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社会价值。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主打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品牌。

      (作者:杨宏志,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