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03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认识、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务院新闻办27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主要内容和发布意义。

    这是困难与挑战,更是发展机遇

      在全面总结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等组织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这也是我国继2011年以来第二次从国家层面对外发布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表示,此次发布的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成效,系统梳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路径与方案,充分体现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重要贡献和付出的巨大努力,展示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白皮书重申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立场主张,对国际社会发出倡议和呼吁,推动世界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叶民强调。

      绿色低碳发展既是世界潮流,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在叶民看来,采取更有力度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充分挖掘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以及制度政策创新、各领域改革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巨大潜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将持续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与此同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也面临困难与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治理污染、维护能源安全等多重挑战,而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础能力这些方面还有欠缺和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立足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稳妥有序、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叶民指出。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对于即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中国有何期待?对于解决《巴黎协定》第6条实施细则的遗留问题,中国是否持乐观态度?

      对于媒体的提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孙桢表示,COP26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特别是关于市场机制,即第6条的一些遗留问题,因为“这是各方全面有效实施《巴黎协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维护国际社会特别是工商界对多边机制信任的重要标志”。“我们期待各方相向而行,发达国家要充分展现积极建设性和灵活性,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国别目标和政策的国家自主决定属性,避免在已经原则达成一致的问题上,再出现立场倒退,甚至重开谈判。”孙桢说。

      对于谈判中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孙桢将其归纳为:一是市场机制能否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提供资金支持的问题,二是市场机制的减排指标与国家自主贡献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关于2020年前的减排指标过渡问题。“我们希望维护工商界参与《巴黎协定》下市场机制活动的信心和积极性,允许缔约方使用2020年前的核证减排量,完成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且参与市场交易。”孙桢表示,中方愿与COP26主席国英国一道,坚持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这些多边议事规则,保持密切沟通协调,推动本次大会完成这项议题,以及整个《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的谈判。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落实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为此,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近日刚刚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叶民介绍,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约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4%,超过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至45%的目标。同时,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建设不断推进,公众意识不断提高,形成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持续推进的良好局面。”叶民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包括:将‘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落实,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继续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叶民表示。

      (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