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全面现代化筑牢基础

    作者:姜长云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6日 11版)

      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点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当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共生互补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农业现代化加农村现代化,而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耦合共生、融合互补、协调互动。从国内外经验看,先发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会在我国不同地区同时出现;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通过产业融合来实现,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必须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起设计、一并推进。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注意农业现代化是“根”,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是“本”,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现代化是“魂”,注意植好“根”、守好“本”、铸好“魂”,协同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农业现代化。要在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产品需求侧管理和市场调控,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农业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农村现代化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而非某一方面单方突进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是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共创美好生活的过程。因此,推进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应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本质要求。要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对乡村振兴的广泛认同感,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供坚实支撑。

      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就是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和内生动力,完善提升农民素质的路径;并通过完善制度、优化环境,鼓励城市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拓宽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人口结构的路径。

    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更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可能出现的重大经济社会风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要注意坚守以下两大底线。

      一是坚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底线。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农产品消费结构日益多元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更加重视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证能力建设,不断创新思维,将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同加强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优化升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注意激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微观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要完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可持续推进机制,引导更多资源支持棉、油、糖、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

      二是坚守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底线。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但鉴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提升脱贫地区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激活其自我发展动力,确保脱贫户、脱贫地区稳定脱贫并防范返贫,仍然任重道远。比如,在一些刚刚摆脱贫困的地区,如何引导特色农业和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摆脱同质竞争、产能过剩、流通不畅局面,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防止区域主导产业出现质量、效益的连片、规模性滑坡及与此相关的规模性返贫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也要求更加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完善规模性返贫现象防控机制,并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线要求。

      (作者:姜长云,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