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这一重大战略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战略格局和重点举措,为谱写新时代黄河新篇章、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纲领。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水沙关系复杂、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水患安全威胁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亟须打破部门、领域和行业各自为战的思维定式,树立大流域协同保护的治理观,共同解决流域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基于此,《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谋划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两岸的保护和治理,上下齐心、沿黄各省区协力,汇聚推进黄河保护和治理的强大合力。
黄河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或者恢复成本十分高昂。因此,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生态保护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建立现代流域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保护和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纲要》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贯穿于战略部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成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灵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关键要把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摆在前提位置,筑牢绿色发展基底。
巩固和提升黄河流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直接关系到我国中长期生态安全大局。《纲要》从促进黄河生态系统良性永续循环、增强生态屏障质量效能为出发点,提出构建“一带五区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致力于构建坚实稳固、支撑有力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不同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推进生态保护的着力点也不同。《纲要》结合上中下游地区的差异性,采取分区施策、对症下药的原则,提出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加强中游水土保持和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差异化生态治理策略。坚守水资源保障安全和长久安澜是治理黄河的底线,也是生命线。《纲要》突出黄河治理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强化水环境系统治理,聚力建设现代化河流治理体系,开创大江大河治理新局面。
强化改革创新驱动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把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作为根本目标。
为了解决黄河流域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活力不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纲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动力,贯穿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全过程,激活流域发展活力。同时,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基地,未来应该进一步强化和壮大,把做优做强农牧业和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作为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巩固和加强能源和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黄河流域发展要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引领。黄河流域生态条件决定了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建设开发活动,《纲要》提出重点支持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区域发展,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此外,要提升流域沿线双向开放水平。黄河流域沿线地区之间、与国内发达地区之间的协作不紧密,对外开放水平也不高。为了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要对内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对外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王利伟,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战略与规划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