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护航法治中国行稳致远

    作者:本报记者 李睿宸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04版)

        检查21部法律和1个决定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73个专项工作报告,开展9次专题询问、19项专题调研,作出4个决议……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自履职以来,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监督工作“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关切,敢于动真碰硬,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法定形式开展监督工作,出实招、见实效,为法治中国保驾护航。

    敢于动真碰硬

    “法律巡视”护佑法之必行

        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8个省区的26个地市,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肯定各地大气污染防治成绩的同时,剑指监测数据失真等问题。

        这次“法律巡视”也拉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开展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的序幕,成为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法律武器。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开展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即就这一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展执法检查,实现31个省(区、市)执法检查“全覆盖”。

        检查水污染防治法,抓住水源地保护、入户水龙头出水质量等与居民用水息息相关的问题;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把确保中医药质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作为关键线索;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新增生活垃圾分类、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作为重点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摆在第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执法检查的重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2018年6月3日,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听取五级人大代表对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意见建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的一次创新。

        一条一条严格对照法律规定检查、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引入“外脑”对法律实施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敢于动真碰硬,紧追细问,察实情、求实效,真正形成监督压力,让法律的“牙齿”充分咬合。

    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让人大监督有效有力

        修复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追缴10余万件文物、批准实施70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今年8月18日,受国务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表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年度综合报告,并听取审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为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加上一道“安全门”。

        2020年8月10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工作再翻新篇——首次听取审议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展现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监督工作始终在大局中站位,在大局中谋划——

        聚焦脱贫攻坚,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先后听取审议科技、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海洋经济、华侨权益、文化产业等专项工作报告;聚焦司法民生领域热点问题,继2018年听取审议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后,2019年加强跟踪监督,专门听取审议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减税降费、科技创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18年以来共听取审议63个工作报告,涉及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在此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制度机制也不断完善。从2021年开始,有关专工委汇总各方面意见后,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在专项工作报告中予以回应。

    压实各方责任

    为法律实施“把脉问诊”

        “国务院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依法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采取哪些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依法强化水源地、水质净化、二次供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监测与信息公开?”……

        2019年8月25日,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此举行联组会议,在场的9位委员和代表直截了当地提出颇具针对性、典型性的问题。作为应询者,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问题不遮不掩,认真作答。

        这样充满良性互动的问答,出现在每一次专题询问的现场。自十届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选择若干重大问题认真开展专题询问,问询者和应询者共同剖析问题根源,推动问题解决,为专题询问的主题出谋划策,发挥监督作用。

        2018年7月,结合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本届首次专题询问,值得注意的是,此场专题询问还进行了网络直播。

        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联组会议,听取审议“两高”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关于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了专题询问。

        对“两高”工作开展专题询问,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历史上是第一次,既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支持和保障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

        提高问询质量,询问社会普遍关注、亟须解决的问题;加强交流互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既可以事先报名参加询问,也可以现场主动提问,还可以就有关部门的答复进行追问;提高透明度,积极探索专题询问实时图文直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以往经验,进一步改进专题询问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专题询问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本报记者 李睿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