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心安之处即是家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总工会精准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干杉杉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0日 04版)

        国庆期间,浙江宁波烈日当空,室外温度超30℃。外卖小哥李伟骑着“小电驴”,来到位于鄞州区工人文化宫的“小哥驿站”。他把电瓶车连接上免费充电桩,随即走进了开着空调的里间,接上一杯水,半躺在沙发上。不一会儿,凉水下肚,热意得到缓解,劳累的身体也舒展了许多。忙碌的送餐间隙,这里便是他的小天地。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大众消费升级,网约送餐员、货车驾驶员、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房地产经纪人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不断涌现。这些被统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人已成为宁波服务行业的主力军。2020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总工会通过创新建会入会、关爱帮扶、法律援助措施,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保障体系,提供需求对接的精准服务,吸收会员24400余名。如今,这些劳动者不仅在宁波站稳脚跟,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反哺城市发展。

    人文关怀汇聚,数万人从此有了“娘家”

        李伟发现,不知不觉间,鄞州的大街小巷,特别是快递员、外卖员集中的区域,“小哥驿站”纷纷开张。“屋外有免费充电点,屋里有饮水机、冰箱、微波炉、应急药品,全年免费使用。”刚加入工会不久的李伟笑称,没想到在离家千里的宁波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天穿梭在城市里,将服务送到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身边,用汗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然而,他们都面临着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组织性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工会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站出来。”鄞州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邵英豪说,加强该群体的权益保障已成为工会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去年8月,鄞州区启动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课题调研。“鄞州区行政面积大、楼宇经济繁荣,再加上这类群体流动性强,导致摸底工作难度很大。”区总工会副主席范海锋表示,刚开始,调研组一家一家地上门拜访,吃了不少闭门羹。点对点行不通,大家便通过平台、行业协会来接触个体,逐渐摸清了“家底”——全区现有快递、家政、物业管理等企业3000余家,从业职工4.8万人。

        为了关心关爱这类群体,区总工会把组织机构建到身边、把服务送到身边,把原本游离于工会的八大群体纳入了“娘家人”的怀抱。作为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核心载体,目前,首批18家“小哥驿站”已对外开放,计划年底前建成32家。邵英豪介绍,驿站由专人管理,24小时开放,站内不仅提供多项基本服务,还联合卫生健康局等12个区级部门组成服务联盟,提供就业创业、普惠服务、健康休闲等特色服务。

        区总工会还积极开展关爱专项行动,推出“一员多享”福利大礼包,筹集200余万元经费,对于新加入工会的“八大员”,按照人均每年420元的标准,直接返还个人电话卡、交通卡等价值180元的福利礼包,返还所在工会组织人均240元的惠普服务礼包;构建“一体多享”会员普惠体系,依托会员实名制系统、甬工惠App,为3000余名新业态从业人员办理医疗互助参保,并投入50余万元,开展赠送爱心电影票、公园年票、红色经典书籍等服务,以实打实的福利吸引其加入工会组织。

        目前,全区已有新就业形态领域企业工会1760家,今年以来新吸收24400余名从业人员入会。

    “硬核”服务护航,持续完善职业保障

        章丽君是一名执业20多年的资深律师。热心肠的她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在鄞州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兼职了6年。“每个月我都会来值一天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资纠纷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保安员和家政服务员两大群体。

        “我手头刚结束一个发生在保安和中介公司之间的纠纷案。”章丽君说,在这个案件中,小区物业在9名保安聘期结束后把账结给了劳务公司,而公司以各种理由拖欠部分工资,“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追回了两万多元。”

        鄞州区总工会紧扣需求,“硬核”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职工服务中心窗口、“娘家人”维权工作室、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平台,实行律师巡回坐堂服务制度,工会聚集了多支经验丰富的专业维权团队。去年1月以来,工会提供法律法规咨询83件,受理维权60件,提供法律援助8件,共涉及2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追回职工经济补偿金、高温费、加班费等25万元。

        21年前,刘娣英从安徽老家来到宁波做钟点工,辗转于各个雇主家。几十年间,她在工会、慈善人士的帮助下定居宁波,把两个女儿接来读书、考学。“我时刻铭记着这些好心人的帮助,那时虽然辛苦,却觉得日子有奔头。”如今,58岁的刘娣英两个女儿毕业后都选择回到宁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与此同时,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事业发展、素质提升,鄞州区总工会大力实施就业服务“春风行动”,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和转岗培训;投入80余万元开展快递员、网约送餐员、育婴师等技能比武26场次,培育各类技术能手、工匠17人;组织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文艺欣赏等各类讲座、培训105次,参加人数达到5000余人次。

        “法律援助、救助帮扶、培训学习……工会服务的触角伸得很远。”邵英豪表示,区总工会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服务,做到因人施助、标本兼治。

    用爱反哺城市,温暖不断延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街头献血人数骤减,临床用血却无法按下‘暂停键’……”去年3月,市中心血站血液库告急,宁波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向员工们发出了一份献血倡议书,短短一天内就有200多名快递员报名。由于人数众多,该公司直接联系采血车开进网点采血。当天,献血总量达到4万毫升,有效缓解了血库的缺血情况。

        爱的力量在传递。童秋召是一位在宁波工作了16年零投诉的快递小哥,疫情期间坚持奋战在一线,用自己的奔波劳碌换来了居民们的安心宅家,并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成为人人信任的“童哥”。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童秋召荣获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首位获得这份荣誉的快递员。

        同样反哺城市的还有刘娣英。“国庆节期间,我和女儿一起报名参加了社区大清扫志愿服务活动。虽然我已经老了,但这座城市教会我要带着感恩的心做人做事。”刘娣英笑着说。

        “我们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城市里有归属感,他们也在用爱回馈社会。”邵英豪说。

        十字路口,外卖员穿上了红马甲,变身志愿者疏导交通;敬老院里,护工护理员拉着老人们的手,其乐融融地闲话家常;献血车里,快递员伸出了臂膀……随着快递小哥平安讲师团、美团小哥平安宣传志愿服务队、顺丰小哥文明交通宣传队等新就业形态职工志愿团队不断涌现,宁波的城市之歌也越发动人。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干杉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