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4日 星期一

    专家学者共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作者:户华为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4日 06版)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释了考古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也对新时代考古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是考古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纪念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专家座谈会暨专题报告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郭京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兴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等专家学者与会。大家一起学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回顾一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展望新时代中国考古学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一年来,全国考古学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国家考古工作“十四五”规划》《中国石窟寺考古的中长期规划》,增强我国考古的计划性、系统性、主动性;集中力量解决历史重大问题,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发布。除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外,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和高校也积极行动,各地文物考古机构纷纷增编,考古队伍不断壮大,古代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得到了有效保证。考古人才的培养也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文物考古及相关专业各个层级学生的招生规模有所扩大,专业研究人员和技师队伍的培训也正以各种形式展开,考古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和阐释工作,为探索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注重考古成果的宣传工作,考古成果的展示和转化也得到加强,如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以先进的发掘技术和理念,通过媒体的传播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大家表示,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承和发展百年中国考古的优良学术传统,从历史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逻辑,用唯物史观来总结和认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内涵,认识中华文明走过的历程,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系统思考总结考古学成就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未来要积极开拓、进一步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学研究离不开考古学的坚强支撑,同样考古学研究离不开历史学的坚强支撑,必须加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对话,推动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融合,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聚焦重大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起源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围绕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学术课题进行攻关,争取新的突破,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深化考古学理论,探讨符合历史实际的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加快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工作,多维度阐释转化考古成果,增强国际合作,讲好考古故事、中国故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造就一支有思想、有水平、有情怀、学贯中西的考古队伍,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考古学精品力作,不断开创中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考古人的力量和智慧。

        会上,还举行了考古专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庆、副研究员赵海涛分别介绍了太平遗址、二里头遗址发掘收获。据悉,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的太平遗址,自2021年3月启动以来稳步推进,成果丰硕。初步的考古工作显示,太平遗址的文化内涵已经出现了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与周边同时期文化的密切联系表明太平遗址已经具备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太平遗址将会极大地推进关中盆地龙山—二里头时期社会转型期的考古学研究,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历史资源。在以往考古工作的基础上,二里头工作队继续以探索二里头都城的布局、结构为中心工作。新发现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多网格式布局。中心区的道路和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表明二里头都邑有了严格、清晰的规划。严格、清晰、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秩序井然,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二里头先民伟大的创造能力。

        (户华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