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2日 星期六

    北大荒奏响丰收圆舞曲

    作者: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2日 03版)

        【庆丰收 话丰收】  

        正值秋收季,北大荒农垦集团各农场稻香阵阵,满眼金黄。各类绿色、红色的大马力农机在田地驰骋、穿梭,奏响丰收圆舞曲。

        “今年是个好年头,产量预计比去年多8万斤。”在梧桐河农场丽水管理区,种植大户董金福看着正在收割的水稻满脸笑意,“我种了30多年地,过去种地用‘小四轮’、小药壶和镰刀,如今用现代大机械,十几天的活儿几个小时就干完了,从靠经验到靠科技,日子绝对有奔头。”

        丽水管理区副主任曹有鑫介绍,今年梧桐河农场30.27万亩耕地,预计粮食产量达16.37万吨,将再获大丰收。

        眼下,荣军农场的玉米正值收获期,为保证秋收机械“拉得出,打得响”,农场充实了收获机械力量,增强了抗灾抢收能力,同时对收获机挠性割台加装了扶倒器、挡泥板、飞溅网,减少收获损失,增加粮食产量,并于9月10日前全面完成检修,为作物颗粒归仓奠定了基础。

        9月14日,在普阳农场第四管理区26号地,秋收割晒拾禾推进现场会正在进行。地里,三台割晒机械正穿梭往复,把稻穗收起后再像被子一样铺平,进行晾晒。地头,来自农场8个管理区的负责人和技术员实地观看。“今年的温度高于往年,光照充足,水稻成熟早,特别适合大面积推广割晒技术。”普阳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李百春现场给大家讲解,“水稻割晒不仅可以缓解后期大面积直收机械力量不足和晒场存储压力,延长水稻收获时间,有效避免大风、雨水对水稻造成的二次伤害,充分降低收获水稻籽粒水分,提高水稻品质,而且还可以帮助种植户缩短稻米上市时间,抓住价格机遇。同时,还可保证秋整地、秋筑埂、秋做床等工作全部提前,给明年生产准备预留充足的时间。”

        在今年的秋收工作中,北大荒集团采取雨天割晒、晴天拾禾,夜间割晒、白天拾禾,白天收获、夜间翻地的错时工作法,力争割一块、拾一块、翻一块,同时,从收获方式确定、抗灾机具准备、粮食收储协调等多个方面,全面降低机械收获损失,确保100%颗粒归仓、100%秸秆还田、100%黑色越冬。北大荒集团水稻收获已全面展开,预计10月20日前完成收获任务,较去年可提前5天。

        在洪河农场第六管理区,职工于春伟的400多亩水稻田变了模样。农场通过运用卫星平地技术,把相对小的格田改造成15亩以上的标准大格田,88个池子并成了27个。由“田”变“口”,形成“一路贯中、两侧为田、四周围渠”的农田规划新模式。“颜值”的改变不仅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提高了效率,还能避免土壤板结。这既保护了黑土,也让用肥用药更加精准。

        说起格田改造的好处,于春伟给记者算了笔账:“原来的小地块,大型机械进不去,春耕秋收的时候全靠雇人,人工成本占去了三分之一,而且受疫情影响,雇人一年比一年难。现在农场鼓励格田改造,还给补贴,地改板正了,就好种了。”

        洪河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陈永生介绍,通过格田改造,2020年农场增加了土地3000多亩。2021年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增产粮食2000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割晒机……在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智慧农业在秋收中大显身手。“智慧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几年,我们重点打造5000亩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示范区,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技术研究、农机智能装备技术应用和无人农场建设等项目,并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形成了水稻种植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智能管控,并将可追溯系统融入物联网平台中,实现了田间生产各环节的可溯源,形成完整、准确的信息链条,带动水稻生产向全程智能化方向迈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介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北大荒,一系列农业新技术的广泛推广,智慧化、无人化农场发展迅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这片土地丰收在望。2021年垦区4400余万亩耕地粮食总产将达430亿斤,实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

        (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