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南京晓庄学院前身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是我国乡村师范教育发祥地。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校训,传承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主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为地方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多年来,南京晓庄学院聚焦国情与民情,引导、鼓励青年学子深入乡村、山区等一线地区调研扶贫,调研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扶贫调研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对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发挥专业社会价值、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显著效果。
在调研扶贫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南京晓庄学院坚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深化学生的专业学习认识,提升其专业实践技能。调研扶贫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扶贫调研的内容具体结合,让学生将其所学专业理论技巧、专业价值观念融入实践中去,不断增强学生在未来相关社会工作中的专业认同和自我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服务素养。学员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参与一线地区扶贫调研工作的社会实践,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也能在基层实践中不断加强对专业问题的认识深度,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青年学生走进乡村开展调研扶贫与锻炼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学院将高校专业优势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技术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助力精准扶贫,在开拓大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专业能力。通过考察调研近年来各地扶贫工作成果,挖掘村内典型扶贫故事,总结脱贫攻坚胜利经验,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内化与升华。
在调研扶贫中发挥学生的专业社会价值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扶贫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专业社会价值。每年暑期都有数十支团队从南京晓庄学院出发,前往江西、贵州、甘肃、安徽、云南、江苏等地送教支教,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学院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与脱贫攻坚,让社会实践变得更为生动。参与学生通过支教活动开展扶贫工作,不仅能够助力乡村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为今后正式踏上教师岗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院在实践调研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助力扶贫,统筹人才、学科等优势资源,精准对接当地实际需求,为地方扶贫工作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学生的专业实践及能力,彰显了学生专业社会价值,让学生的专业学习变得更具现实意义,体现了高校教育对社会的价值。
在调研扶贫中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
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实践是拓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学院将组织学生参与扶贫调研作为一堂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开展扶贫调研拓展学校自身社会服务功能,也为青年学生打造了提升思想认识、强化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学院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扶贫调研,让他们亲眼看到百姓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近距离感受到基层工作人员甘于奉献、迎难而上的宝贵精神,有效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院通过扶贫调研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挥榜样作用。学生参与扶贫调研工作,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次思想与精神的洗礼,为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丰富的养分,为学生锻炼品格、磨砺意志提供有利的条件,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彭佳姝)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