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中国航展:

    直击颜值与实力兼具的国之重器

    作者:本报记者 崔兴毅 周梦爽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9日 08版)

        “红鹰”飞行表演队上演高难度动作。本报记者 周梦爽摄/光明图片

        空中,战机轰鸣。换装国产发动机的两架歼-20首次亮相,呼啸而过,划破长空。低速通过后拉起,其中一架爬升转弯脱离,另一架大幅度盘旋加翻滚爬升……飞行表演劲舞蓝天,战机在咆哮中尽显力量、速度、惊险之美。

        地面,机械轰鸣。水花、碎石飞溅......VT4型坦克、VT5型坦克,30多种地面装备双向大纵坡、涉水池、蛇形机动,实景演示、全景实战,令现场观众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这里是珠海。9月28日,因疫情延期一年的第十三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拉开帷幕。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航天类展会,中国航展现已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本届中国航展不仅高精尖展品荟萃一堂,飞行表演、地面装备演示精彩纷呈,还迎来了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线上线下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家企业参展,室外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参展飞机超百架,展览规模超预期。

    展馆内“干货满满”

        除了强劲的飞行和陆地表演,展馆里的干货也值得欣赏。

        在中国航展的室外展区,记者看到多架解放军空军的先进战机。其中有在中国航展首次亮相的歼-16D、无侦-7和无侦-8等,也有轰-6K、空警-500、运-20等熟悉的机型。“歼-16D飞机将提高空军电子进攻能力,支撑空军体系作战能力提升。”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以歼-16飞机为平台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子战飞机,歼-16D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可有效对抗预警探测、指挥通信、拦截打击等要素构成的先进防空体系。

        在航空工业室内展区,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一个直径20米的大型旋转展台,上面摆放着“20”家族主要成员的模型:歼-20、运-20、直-20以及攻击-11。

        记者看到,攻击-11机腹两个大型弹舱已经打开,每个弹舱内均携带多枚精确制导炸弹。在攻击-11上方,以吊挂形式展示了无侦-8高空高速侦察机的模型,这也是该型无人机首次亮相中国航展。据介绍,它可对敌防护严密的战略、战役目标实施有效突防,利用配装的侦察任务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目标图像,为各级作战部队提供侦察和打击效果评估情报。

        “又快又狠又准!”“攻击力超强!”“武力值爆表!”……一番讲解,来自航天科工的对地打击体系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据介绍,该武器系统以对地打击武器为主体,总体集成“信息侦察、处理—信息传输—决策与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毁伤评估—后勤保障”等各功能模块,实现“察、打、评”一体化作战。

    不仅“探月”“探火”,还要“探日”

        “月壤来珠海了!”在现场,观众惊喜地透过显微镜,一睹月壤真容。

        本届中国航展实现“陆海空天电”全覆盖,除了各式战机,还有我国探月工程的“主角”们: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来的月壤和国旗、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这些都被带到了展厅现场。

        如何将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在无人条件下进行打包,并保证样品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这需要一个专门的装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月球样品密封封装装置精彩亮相,这个“神器”将月球样品从月球原汁原味带回地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此之前,国外只有美国和苏联实现了月球样品的采样返回,美国是在载人条件下进行的,而我国的月球样品采集和封装完全在无人条件下通过设备自主完成,难度更大,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更多。”

        此次中国航展也向公众展示了中国即将迈入“探日时代”的决心。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太阳双超卫星,也在出征前与公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记者了解,这款即将发射的卫星,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它将在全球首度实现空间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探测。而通过对这条谱线的数据分析,便可获得太阳爆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对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提供关键数据,这款卫星的诞生将显著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从“办好航展”到“用好航展”

        中国航展不仅代表了中国乃至全球顶级航空航天装备的水平,更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业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历史跨越。从“办好航展”到“用好航展”,中国航展在前行中不断探索。

        “过去5年中国航天共实施152次发射,将341个航天器送入太空,火箭发射次数位居全球第二。”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同期举办的2021珠海论坛主论坛上表示,中国牵头制定了13项航天国际标准,中国政府共发布了187项中国航天英文版的标准,向世界介绍了中国航天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中国航展珠海执委会副秘书长周作德表示,本届中国航展按照行业细分了民航产业、军民两用技术、航空制造配套、无人系统及海事防备等主题展区。11个展馆、36万平方米的室外静态展区、12万平方米地面动态演示区和飞行表演空域全部“搬到”线上,“云上直播”在线报道。

        本届中国航展首次推出“云航展”,创新“线上+线下”“展台+推介”的展览模式,突破时间、空间、数量限制,通过云展示、云对接、云体验、云签约等功能,实现360度全方位“云观展”,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

        (本报珠海9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崔兴毅 周梦爽 吴春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