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山东:

    公共文化服务品质高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01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每当夜幕降临,山东省利津县电影公司女子放映队的队员们便和群众相约广场、舞台,开展戏曲专场演出、比赛活动。一场场映前戏曲演出让群众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共鸣。

        利津县充分发挥公益电影的载体作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增强感染力。“放电影前先搞些戏曲演出非常好,特别是歌颂党的这些戏曲,很受老人们欢迎,小朋友们看了也深受教育。”观影群众陈玉春说。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表示,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山东坚持一切工作围绕群众需求,深化均衡发展、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品质发展,聚力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优化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争让全省广大群众尽享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近日,在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南甘泉村广场上,邻里艺术团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演出活动,40多名京剧爱好者以戏会友。

        “去年以来,我们开始邻里艺术团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在全县成立了8支镇级邻里艺术团和46支村级邻里艺术团,覆盖了所有镇街。”武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峰说,通过在村庄和镇街之间开展串门演出,镇村邻里艺术团全年能演出500余场次。

        “邻里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开展活动的方式,开创了能够自我创作、自我演出、自我服务的‘种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格局。一手‘种文化’、一手‘送文化’,挖掘培养自己的文化人才,才能让文化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召华说。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山东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机构阵地作用,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推出诸多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社会参与程度高的服务供给,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日照市以“乡村文化大集”活动为抓手,今年计划在54个乡镇(街道)建成“乡村文化大集”百姓文化大舞台,每个乡镇(街道)全年组织“乡村文化大集”活动不少于10次。

        烟台市实施文化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机制,精准对接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建立实施“百馆千村、千人千居”结对子“送文化、种文化”机制。

        潍坊市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创立图书品牌,营造良好氛围,全民阅读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文旅融合释放新动能

        “周堂地道战是淮海战役陇海路破袭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咱们的地方武装160余人浴血奋战,牵制国民党军队6500余人……”在济宁市鱼台县周堂村,游客们正在地道遗址,仔细聆听讲解。连日来,鱼台县一批组织生活体验基地,成了旅游热门景点,仅6月就接纳县内外游客20余批次,参观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

        “红色文化是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打造更具特色、更有特点的红色文化阵地。”鱼台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切实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山东注重用好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和传播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全省各地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建成红色旅游景区近百个,打造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经典旅游景区,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威海市依托甲午战争博物馆与刘公岛优美的自然资源,打造5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知名的红色旅游及休闲度假胜地;枣庄市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台儿庄古城整合打造,推进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运河文化等深度融合,也已成为知名的5A级旅游景区。

        作为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临沂市实施“革命文物+旅游”,优化整合红色旅游线路,目前已培育打造了80个沂蒙红色堡垒村。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说:“今后我们将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整合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红嫂家乡等资源,打造沂蒙精神纪念地旅游区,让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说,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以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山东将继续聚焦百姓的现实需求,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文化旅游产品。

    精品创作生产持续繁荣

        文艺作品通过自身的过硬质量打动人、感染人,进而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歌剧《沂蒙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自2018年12月搬上舞台以来,《沂蒙山》已累计完成各类演出150余场,现场观众约27万人次,网络观看量超4000万人次,创下了近年来国内歌剧舞台演出场次之最。

        近年来,山东从舞台艺术创作、电影电视剧、文学等方面,加强组织统筹,全力推进重点作品创作生产。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介绍,为推动精品创作生产持续繁荣,2016年至2020年,山东省省级财政累计统筹安排资金2.67亿元,实施影视精品推进计划,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实施舞台艺术“4+1”工程和重点选题评选资助办法,持续培养签约作家、签约评论家,对文艺创作进行“全链条”扶持引导,一大批新作品、新人才不断涌现,除歌剧《沂蒙山》外,山东还推出了吕剧《大河开凌》、京剧《奇袭白虎团》、舞剧《乳娘》等一批覆盖不同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美术创作进入新高度,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和艺术设计展,全面完成“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系统展示当代艺术成就,推动美术、书法事业蓬勃发展;影视精品持续涌现,《马向阳下乡记》《北平无战事》获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琅琊榜》获第19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第一名和第十二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年度最佳中国电视剧奖,纪录片《抗战中的红色之鹰》获第24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鲁剧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