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花开山乡》:乡村建设“样板间”

    作者:黄小异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2日 15版)

        日前,电视剧《花开山乡》在CCTV-1播出,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乡村第一书记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角色。电视剧《花开山乡》中的主人公——白朗,是一位将满腔热忱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智慧和勇气带领村民闯出一条创新的致富之路的乡村第一书记。电视剧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生动展现了主人公白朗和同事们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

        顺应时代的号召,近几年荧屏上涌现出一批讲述脱贫攻坚、表现乡村振兴的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如何能够做到不空谈理想、政策,而是言之有物、有细节支撑;如何能将乡村振兴的案例、成果通过影像的方式真实、具体地表现出来,还原驻村第一书记的生活、思想、工作面貌以及与当地村民、利益团体的矛盾冲突,这些都是在创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剧中白朗的芈月村第一书记之路走得曲折艰难,让观众了解到第一书记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镀金”,轻而易举就能获取“政绩”。他和村里的黑恶势力斗,和往玫瑰谷倒垃圾的拆迁公司斗,和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斗,和贫穷斗,这期间他多次住院,上过法庭。那么他的底气从何而来?把全村人心拧成一股劲,往前奔,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近年来,主旋律创作着力在生动化和温暖化上下功夫,注重细节呈现,把核心价值观糅到人物的行为中去。《花开山乡》在传统人物近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镜头向前“推近”,利用长焦镜头着力捕捉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微观的心理变化。因为长焦镜头产生的景深效果,使得周围环境虚化,减少周围环境光影的干扰,将观众的注意力紧紧地凝聚在演员身上。这一艺术手法服务于影像叙事,从而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独立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和为之奋斗的青年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

        作品还通过化装将演员的肤质“还原”成那些植根于大地的农民的肤色,尽量往深、往粗糙上靠。特别是拍摄一些工地场景的戏份时,演员皮肤的沙粒感尤为突出。剧中有一处白朗与村中青壮年一同前去山里搬山石的剧情,出发时乡亲们敲锣打鼓为他们送行,待他们回乡时同样的锣鼓声响起,只是当乡亲们看到从车里依次下车的小伙子,锣鼓声渐消,村民们或是惊讶或是眼含热泪,因为白朗他们都成了一个个“黑塔”,面色黝黑,嘴唇干裂。村民们心疼自己的儿子、丈夫,更感动于第一书记白朗的同甘共苦。

        从城里到乡村来工作,白朗这个人物一定会有所准备,但他也想象不到真正到了这样的一个村子里会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在解决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当中,他不断成长,用一颗真诚的心和当地的村民交流,让大家对他产生信任。他身先士卒,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让大家相信他到这来是帮助大家的。所以在跟大家一起苦干实干的过程当中,白朗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仅建设了乡村,也建设了大家的心灵。这也是驻村书记在离开山村后留下最重要的东西——留下来的是理想,留下来的是方法,留下来的是党和国家的信任。

        乡村题材电视剧记录了中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在未来中国乡村的发展道路上,更需要乡村题材电视剧的鲜活影像呈现。《花开山乡》构建了一个乡村建设的“样板间”,与当下生活形成一种观照,从而让观众,特别是生活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的人们通过影像看到乡村振兴的前景出路,激发他们对乡土文明的自信,从而积极投身到乡村的发展当中。

        (作者:黄小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