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观点撷英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2日 16版)

        9月7日《文汇报》刊发汪政的文章《文艺评论如何成为与大众互动的共情性语体?》

        文章指出,在融媒体时代,文艺评论应该与时俱进,就是要“破圈”,从文章与论著本位中走出来,从行业报刊与传统传媒中走出来,从学院的学术体制中走出来,从精英与专家的职业中走出来,从理论与学术话语体系中走出来……走进新媒体不是将自己传统的评论成果原样转发,而是要适应新媒体进行评论话语的转化。我们不能设想将原先长篇大论的评论转发到抖音、快手上,我们也不能设想在电视以及许多互动平台上去朗读自己的学术论文。这些新平台为什么是那样的运行方式?为什么是那样的速度与长度设计?这都是建立在反复实践基础上的,是经过接受心理学与传播学检验后的设计构架,在这样的构架中,我们需要的是另一种话语形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展开真正的互动,这种互动一定是建立在内容与话题基础上的。这些话题如何产生?它需要怎样的调研?什么是一个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话题产生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又如何面对大众评论的观点、疑问与辩驳?新技术、新媒体语境中的评论话语既需要我们的核心观点与价值引领,又考验我们是否能将这些观点与价值化作新媒体的话语形态,成为与大众互动的共情性语体。

        9月6日《中国艺术报》刊发夏烈的文章《新时代的网络文艺评论可以怎么做》

        文章指出,网络文艺由于易传播的特点,常常借助爆款、事件、“网红”、“大神”、热搜等成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如果执着于传统文艺评论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文本细读或艰深繁复的理论推进,恐怕有工具上的不对等。但文艺评论传统其实向来有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的脉络,譬如鲁迅的杂文。网络文艺评论的样式之一,就是以匕首投枪的风格在一线战斗,以“剜烂苹果”的工作精神在“大力发展”的网络文艺中时常寻找思想上、价值上、艺术上、功能上有害的、低俗的、不合格的、偏颇的趋势和案例,“指出坏的”“奖励好的”。从而在社会和文化的层面上及时指出溃败面,防止那些破坏公序良俗和社会信用的网络文艺占用公共资源,颠倒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认知与审美。

        8月16日《文艺报》刊发谷中风的文章《推动网络文艺评论健康发展的施工图》

        文章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评论样态,网络文艺评论与传统意义上的文艺评论存在较大差别。比如,网络文艺评论占据线上优势,反应更加迅速,形式更加多样,主体更加多元,文风更加活泼,内容也更加芜杂。这是互联网特性影响文艺评论的必然结果,也是文艺评论适应网络时代的自主变革。在可预见的将来,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刻,覆盖的社会领域、行业和人群将更加广泛,互联网技术与知识生产传播、审美体验积淀的融合渗透将更加深入,网络评论场域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凸显。作为“增量”的线上评论,也将持续推动、倒逼线下评论“存量”的变革。但是,线上与线下评论之间不是线性取代关系,也不是互相隔绝的两个世界,线下评论的专业、严谨、深入以及由此而来的长期优势,是线上评论长足发展不可或缺的借鉴资源。二者正是在相辅相成中推动文艺评论的新版图趋于完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