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猴儿与少年》(长篇小说)
载《花城》2021年第5期
《猴儿与少年》是“人民艺术家”王蒙的最新长篇力作,作品通过小说家王蒙的视角,讲述了年过九十的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的人生往事。一九五八年,青年施炳炎来到大核桃树峪村,开始了不同的生活历练、体验和遐思。他认识了一位与猴子“三少爷”有着奇妙缘分的少年侯长友,与长友长达数十年的交往中,可窥见大时代与人的命运变迁。热火朝天的劳动,让施炳炎换了一个活法,却仍保留着火热的心灵与信念,与少年的相遇是他几十年后回想起来仍深感快慰的念想。王蒙笔下,往事永远鲜活,青春仍然万岁,老年美丽无边。《猴儿与少年》中这只名叫“三少爷”的猴子,他说,“是我小说作品中的最爱。”
范稳《太阳转身》(长篇小说)
载《当代》2021年第5期
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地处南国边陲,守卫着国家的西南大门,历史上英雄辈出。这里同时也是云南贫困程度最深、面积最广的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边陲之地的人们义无反顾地向贫困宣战。范稳善写宏大历史题材,这次从具体故事入手,描摹了一名迟暮警察、一宗千里悬案、一方故乡水土,小中见大,讲述了脱贫攻坚的当代史诗。
张炜《桂冠诗人》(随笔)
载《天涯》2021年第5期
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朝三大诗人的白居易,是唐朝文学版图中看似最“接地气”的诗人;他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与元稹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是,这些仅仅是普通读者对白居易的普通印象。作家张炜力图从不同维度解读白居易的“多面性”和“冲突性”,勾画白居易在中唐诗坛桂冠之下的精神图谱,重新勘察白氏诗歌的轻与重、得与失。
王小鹰《纪念碑》(长篇小说)
载《收获》长篇小说2021年夏卷
改革开放初期,史引霄高票当选上海某区区长,她积极解决回城知青就业问题,启动旧城改造工程。与此同时,她的丈夫平楚去苏北根据地参加新四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修复典礼。小说通过二人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引出了厚重的历史场景和丰富多彩的人物世界,岁月深处,时代的各个面影彼此交融,谱写出一曲建设者之歌。
林白《北流》(长篇小说)
载《十月·长篇小说》2021年第3、4期
以一首《植物志》的长诗为引子,作家开篇便将读者带入小说的繁复叙述之中。广西小镇北流是林白的家乡,也是她最重要的文学资源,其长篇小说几乎都与家乡北流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有评论者认为,在这部长篇新作中,她对北流作了一次整体性的描述,同时也是通过北流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作了一次整体性的表达,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宏大叙事”。
黄德海《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非虚构)
载《江南》2021年第5期
金克木,一代学人,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学贯东西,知兼古今,以小学学历而卓然成家,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本文按年谱体例分上、中、下三编,以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为界,细致梳理金克木近九十年的传奇人生,得窥其读书与治学的独到之处。
任林举《躬身》(报告文学)
载《人民文学》2021年第9期
《躬身》的故事发生在甘南,高原上的牧民卓玛加布从捡垃圾开始自发地珍爱环境,在生计不愁之时,美丽家园意识得到了升华。正因为有卓玛加布们新时代的觉悟和伟大的劳作,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才无比牢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意义才得到最充分的彰显,亿万中国人的水源地才蓄积起无穷无尽的生态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