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迈向“三十而立”

    作者:卢光盛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7日 12版)

        9月9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七次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加强合作,应对新十年的挑战”,会议发表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七次领导人会议宣言》,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2030战略框架》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复苏计划(2021-202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立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发起,成员包括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是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经济合作平台。中国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建设者,2005年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了该机制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云南、广西等省区积极参与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促进次区域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打造了前沿窗口和重要依托。

        第七次领导人会议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国际地区局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举行。六国立足于多年合作的成功经验,更加注重团结协作,着力夯实政治互信,共享发展机遇,共担风险挑战,共商合作新框架,推动实现“更加融合、繁荣、可持续和包容的次区域”这一愿景目标。

        ——政治互信是持久合作的根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六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多年的合作中有商有量,互相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充分照顾彼此舒适度,维护次区域国家共同利益。近年来,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间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提升,中柬、中老、中缅命运共同体相继落地,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不断走深走实。

        面向未来,六国将继续坚持睦邻友好,大力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命运共同体。秉持多边主义,欢迎和支持有利于地区发展的各项倡议和机制,积极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机制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分享成功经验,共同兴办项目,凝聚次区域发展的合力。

        ——团结互助是战胜疫情的良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互施援手、共克时艰。云南、广西选派医疗专家组奔赴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第一时间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云南、广西多家医院还与周边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多场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积极分享抗疫经验。2021年9月,中国政府援助的新冠疫苗及抗疫物资满载42辆集装箱货车,交由云南从陆路口岸分批出境送至缅甸。次区域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用行动演绎患难见真情,树立起全球抗疫合作的典范。

        在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次区域国家将继续弘扬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和疫苗合作,提高疫情联防联控的能力,守护本地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将继续在疫苗以及医疗物资援助等方面,优先向湄公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提升疫苗在本地区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发挥澜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作用,通过开展疫情监测、传统医药、传染病防控等合作,共同提升次区域公共卫生水平。

        ——互利共赢是经济复苏的核心。“危中寻机、转危为机”,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特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次区域国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作为,推动经贸合作实现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的贸易额达19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0%。云南、广西两省区的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正在稳步回升。

        着眼于未来,六国将在贸易便利化、交通、能源、农业、旅游、环境、城市发展等领域全面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日生效实施,抓紧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发挥中老铁路将于今年底前通车的区域联动效应,推进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协调建立区域电力协调中心。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旅游合作新模式、农业合作新路径。六国将通过多措并举,推动实现地区经济复苏和韧性增长。

        ——可持续发展是繁荣稳定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贫困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也带来了环境挑战,可持续发展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将与湄公河国家进一步深化减贫、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通过设立在亚洲开发银行的“中国减贫基金”以及其他多边、双边渠道,帮助湄公河国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水平,增进民众福祉。

        六国将抓紧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快次区域乡村发展转型,支持农村妇女帮扶和边境地区发展。重点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管理合作,共同实施好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第三期项目,以绿色技术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下月将在昆明举行,有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笃行以致远,厚积而薄发。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即将迎来“三十而立”,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已经开启。李克强总理宣布,中国将在三年后主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将继续发扬伙伴精神,聚焦团结抗疫和共同发展,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共创次区域发展合作新局面,为全球区域合作树立新典范!

        (作者:卢光盛,系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