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活该”体标题真的好吗

    作者:高鹏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5日 13版)

        【观者有心】  

        不久前,一位朋友转来一个链接,标题是“就冲这些,某某活该被骂”。笔者第一感觉是:难道是有了新爆料证明某某有问题?点进去后才发现,通篇都是在论述某某不该被骂……“标题党”一词瞬间涌上心头。朋友分享了相似的反感,“点进去之后,有种被骗被戏弄的无奈和厌恶,但是的确不可逆转地为他贡献了点击量”。

        如今,“标题党”一词的热度似乎已经不及当年,对它的批评也没那么多、那么尖锐了。但是,“标题党”的风气的确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扪心自问,如果一个新闻标题、文章标题或短视频标题不够吸引眼球,你会打开链接看内容吗?恐怕很多人连点击的冲动都没有。这种现象一方面受到信息大爆炸、海量新闻难以兼顾的影响,另一方面“标题党”的无序蔓延也在反噬正常的阅读习惯。

        类比月饼等礼品的包装,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标题党”产生和蔓延的深层原因。不知从何时起,万事万物都开始重视起包装,人靠衣装,美靠化妆,礼品靠包装。一个普通的月饼经过层层包装之后,立马就上了档次,“身价”翻倍。月饼包装的出现逐渐引发了行业变革,本来是一个精美化的创新举措,然而一旦与价格、利益挂钩,包装就演变成了一种盲目追求外在形式的竞赛,也因此产生了过度包装等问题。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压力,给消费者增加了负担,形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行业不良风气。

        “标题党”实质上也是一种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过度包装问题。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其实也是门面担当。全媒体时代,获取新闻的渠道五花八门,一些靠点击量生存的自媒体、公众号、短视频号等为了让受众点击,可谓是绞尽脑汁装点门面,力求从海量信息中突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批为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的“标题党”横空出世,泛滥成灾。“标题党”大概有这么几类:一是夸大其词类,通过数字、情绪、程度等营造耸人听闻的效果;二是题文不符类,标题和内容驴唇不对马嘴,完全不是一回事;三是造谣传谣类,内容是无根无据的推测,标题却是言之凿凿的结论。此外,还有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强行关联,故弄玄虚,滥用悬念,带节奏,色情暴力,敏感词汇等各类不负责任的网络杂音、噪音,其野蛮生长不断引发众怒,遭到了广大网友的举报和抵制。

        但是,在诸多“标题党”类型中,有一种标题似乎“星”途顺达。“这样的女生,活该被宠爱一辈子”“这种人活该开豪车”“某某活该火一辈子”“活该你赚钱”“他活该被夸”,这类“活该”体标题几乎成了“标题党”中的顶流,随处可见,就连一些主流媒体也未能免俗。然而,“活该”体标题真的好吗?

        按照通常的理解,“活该”应该是个带有负面情绪的贬义词,含“罪有应得”之意,习惯搭配不好的结果。而在这类标题中,“活该”与“开豪车”“赚钱”“被夸”“被宠爱”等理想结果搭配,显得有些怪异。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活该”有两层意思:一是口语,表示应该这样,一点儿也不委屈(有不值得怜惜的意思);二是方言,应该;该当(含命中注定意)。第一层意思即为我们通常理解的意思,也比较常用。第二层意思主要存在于个别方言中,基本不在通行之列。笔者认为,无论是把贬义当成褒义用,还是把某一区域的方言当成通行语,用在标题上都是值得商榷的。

        从抓人眼球的层面说,“活该”的新用法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为什么说“开豪车”“被夸”“被宠爱”是活该的?出于好奇也会点进去瞧一瞧,只要读者点进去,“标题党”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这类标题如果只是私下聊天中的正话反说也就罢了,但是,如果它从一些营销号、“标题党”逐渐升级为严肃标题,被各类媒体使用就需要警惕了。媒体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迎合,如果连标题都要向营销号看齐,这是危险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严格来说,“活该”与“被夸”等搭配并不恰当。我们一边在教导中小学生词语搭配不当是语病,一边又任由病句标题无限蔓延,岂不哀哉。

        新闻标题固然重要,绞尽脑汁装点门面也无可非议。但是做标题还是要遵循基本的规律和语言习惯,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把明显的病句作为标题都是极不妥当的,更不应该推波助澜将它变为风气。“活该”体标题或许只是病句标题的冰山一角,如果读者、观众看到标题,脑海里涌现的是“标题党”,点进链接感受到的是被骗,新闻又何以令人信服呢。

        (作者:高鹏,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