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是一座拥有着18亿-8亿年前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的古城,是一座拥有着2230余年历史的古城,更是一座红色底蕴深厚、诞生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古城。
在这个国家一类革命老区,一条名为“生态蓟州 田园如诗”的红色旅游线路蜿蜒在天津市蓟州区的北部山区,串联着一处处红色的历史,讲述着一件件红色故事。
“翠平,翠平,我是赤岩,我是赤岩,明日午后在常州开会……”“常州”本是80年前抗战年代电台的名字,如今已成为所在地的村名,而常州村正是这条红色线路的开端。抗战期间,这座仅有十来户的小村庄,是冀东军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无数的信息通过“常州”这座电台进行传播,当时常州村所在区域被日伪军反复扫荡,甚至一度被列为“无人区”。
站在常州村的九山顶景区向西北望去,“蓟北雄关”黄崖关长城随着山脉的起伏铺陈,在长城脚下的黄崖关村里,一直流传着关于一封未送出的鸡毛信的感人故事。
卢玉兰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一个革命之家,受家庭熏陶,9岁时就为中共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13岁就成为地下交通员。她多次为党组织传递情报,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多次在面对敌军盘查和怀疑时化险为夷。1944年麦收前,在一次运送鸡毛信时,由于叛徒告密,上线同志遇害,下线同志转移,这封鸡毛信无法送出。卢玉兰将鸡毛信藏在针线笸箩底层,对任何人都未曾提起。
2015年夏天,与卢玉兰一起生活的女儿史贺春整理家务,发现了这封已泛黄的鸡毛信。
今年,蓟州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多堂形式丰富的红色教育精品课。卢玉兰为党坚守秘密,为党工作60年的感人事迹,也被精心策划成访谈式教学课程《一封未送出的鸡毛信》,感动了许多前来蓟州进行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深受各界好评。
“这棵大槐树曾嵌入三块马掌铁,抗日英雄包森的战马就曾拴在树下,树洞里还藏过抗日部队的枪支,这里还有一块‘包森石’,当年他就在这里养伤。”东水厂村是这条红色线路的最后一个点位,在一棵千年古槐下,村民刘连增老人正在给年轻人讲述着革命先烈包森的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红色的历史,东水厂村依托村内的革命遗址,修建了村史馆和包森养伤旧居,还专门请村里的老人讲抗日故事,让更多的党员接受红色教育。
流水潺潺,水车滚滚,树木葱葱,环村水系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红色资源为底,东水厂村围绕“生态、文旅、乡愁”,依托村内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红色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森林康养村庄。高端民宿拔地而起,自然景观引人入胜,东水厂村这个“后起之秀”,正以蓬勃的姿态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之上。
红色与绿色交织,历史与生态相融。“生态蓟州田园如诗”这条独具特色的红色精品线路上,还能欣赏到“乡野公园”小穿芳峪、“长寿村”毛家峪……用它特有的方式诉说着一段段红色的革命历史,也讲述着蓟州生态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今年,这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蓟州区红色资源遍布。在盘山烈士陵园,2800余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石海战斗遗址沉默地讲述着那段壮烈的历史;在联合村,红色纪念馆内矗立着莲花峰七壮士的塑像,近400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摆放,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在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勇顽强、光辉壮丽”八个大字篆写在纪念碑上,纪念碑廊将红色的历史书写、铭记……
历史值得铭记,更应当不断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故事,发扬红色精神,蓟州区将艺术与红色故事相结合,打造了红色皮影戏《莲花峰七勇士》、抗日题材现代评剧《盘山往事》,并将在今年“十一”前推出“现场+课堂”的《燕山作证,初心永恒》情景党课,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让更多的党员受到红色教育。
绿色为表,红色为里,表里结合,蓟州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曾子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