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2020年3月24—25日,北林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号连续刊登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全民抗疫主题绘画作品,学生们在思政课堂上以饱含深情的画笔勾勒出抗疫英雄们的光辉形象。作品广受好评,有老师留言说“好感动,年轻的学子们有爱有才”“太赞了”“这是戴老师的思政艺术课”。
战疫绘画作业,是疫情下教学方式创新的一次探索,因势利导,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同样是大一学生的教学活动,我结合法律系学生善思辨的特点,为他们安排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孰重孰轻”的课堂辩论,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加深了同学对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
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如何看待个人与集体、如何看待各国制度等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学院教研室适时安排了“感恩父母”——为父母(家庭)做一件温暖的有意义的事情、“我是公益(志愿)服务者”等实践活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了“党史学习——寻访北京红色地标”“林大师说”“志愿服务”等活动。活动结束汇报时,学生真诚的感悟感染着老师和学生。用中国大地生动的实践引导学生,让他们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体主义的力量、爱国主义的情怀,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都发挥着重大社会影响力和指导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担当意识。
从教36载,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应该坚持内容为王的思路,摆脱枯燥乏味的宣教,代之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与积极性,这在当下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此外,在引导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思政课教师,言传身教必不可少。通过原原本本研读经典,“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历史事件学、结合现实情况学,让学生品味经典作品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力量。当听到学生们在读书会上分享他们学习的感悟与心得时,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也坚信我能护其成长、壮大。
(本报记者王金虎、杨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