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船初心(总第八〇五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国之所需 吾之所向

    ——北京交通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续写矢志奋斗新篇章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汤嫣 袁芳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6日 05版)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风景。张先睿摄/光明图片

        7月19日,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宣讲团部分成员在暑期社会实践出征前留影。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北京交通大学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建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

        这是北京交通大学大一新生在铁路专业导论课上遇到的问题。

        “管理权为铁路之命脉,权在我,则人为我用;权归人,则我用于人。”承载着历史的使命与民族的厚望,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所谓火种,是历史中交大人的如炬清明目;所谓热血,是岁月里交大人的鸿鹄报国志。“作为一所以交通为名,即将迎来125周年校庆的百年老校,北京交通大学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爱路报国始终是贯穿交大发展的一条红色主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表示。

        五四运动中,交大学子郑振铎创建校学生会,成为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抗日战争中,学校四次迁校,延续星火;国难深重,大批交大学子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洪流,北京交大人始终将国家命运放在心头。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北京交通大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激励学子“读书不忘忧国”,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汇聚成建设交通强国的强大动力。

    春风化雨: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元素融入日常、践行于心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列队进场,天安门广场上回响着他们的铮铮誓言。

        “这一个多月的训练和今天在鸟巢的参演,我受到了巨大的心灵冲击,数次热泪盈眶!在建党百年、为党庆生的重要时刻,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04班硕士生党支部的张增强,参加完《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后从鸟巢回到宿舍,拿到手机就忍不住跟辅导员汇报感受。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北京交通大学636名师生参与了《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庆祝大会暖场合唱和青少年代表献词环节及庆祝活动城市志愿者工作。师生们从中获得了成长、激发了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有的同学返校后第一时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次党日活动、一次义务支教、一趟走访调研、一次志愿服务……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日常、践行于心,“润物细无声”。在日常教学中,北京交通大学紧紧围绕课堂主阵地,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把“四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堂,将百年交通腾飞史中的先进人物和团队案例作为思政课程教学的生动案例。

        “在这几位交大人身上,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始终把满足国家需求和人民需要作为出发点,将探寻科学真谛与践行民族复兴使命结合在一起,是交大‘知行’校训最生动的实践写照。”4月26日,黄泰岩为青年学生代表讲授“百廿交大,百年初心”主题微党课,以米世珍、茅以升、徐叙瑢等为党和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交大人的故事为主线,勉励同学们发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秉承“知行”校训,传承交大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学校还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活动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巧妙融入各类主题活动中。

        “五四”青年节,北京交通大学精心设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学、唱、讲、做”中抒发爱党情怀,坚定强国志向,激扬青春力量。

        又是一个毕业季。毕业典礼上,党旗迎风飘扬,恰是百年风华。“修炼格局,理性选择;知行合一,矢志坚守。知行二字作为交大的校训,更是交大每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郑重地告诉大家。建筑与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孙畅感言:“在这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离开校园、参加工作,于我而言意义非凡。作为一名党员,我期待自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本心,为延续下一个百年的辉煌事业贡献力量。”

    厚植情怀:把爱路报国的红色基因深深铸入精神血脉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北京交通大学老校长茅以升的话深深印入北京交大新生心中——多年来,观看历史纪录片《架桥人》、原创话剧《茅以升》是交大入学教育的一部分。交大先辈的传奇人生和奋斗故事穿越时空,成为激励一代代交大人爱国奉献、矢志奋斗的精神路标。

        “今年我已年近九十,能为党工作之日日短,而要求入党之心与日俱增。”茅以升近90岁时二度提交入党申请书。1987年,91岁高龄的茅以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近日,这段“茅以升先生入党”的故事被北京交通大学改编成微电影,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案例。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自诞生伊始,北京交通大学就承载着重要使命,开创了诸多“首次”: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中国第一条超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中国第一条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无数交大人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复兴伟业,爱路报国的红色基因深深铸入北京交大人的精神血脉,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

        “对轨道车辆来说,安全是最大的天。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我和我们团队的梦想就是:解决轨道车辆关键结构在复杂多变运用环境下的结构疲劳可靠性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刘志明说。

        “三年前的驻村时光,让我更好地理解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前赴后继的使命担当。”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党委副书记、内蒙古科左后旗新营子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林万梁老师讲述交大人的扶贫故事。

        无论是“强国之路”主题宣讲,还是教师校史讲述比赛,这些或动人或激昂的交大声音都共同见证着交大人用心用情汇聚百年奋进的交大力量。

        历代交大人接续奋进历程在光影中被镌刻。党史故事百校讲述之《听北京交通大学讲郑振铎的故事》、红色影像作品《桥梁、栋梁、脊梁》《旗帜·中国青年说——建党百年百集红色经典系列》《中国高铁》……“爱路报国”“饮水思源”的声音愈加响亮,指引教育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

        一条条钢轨连接的,不只是祖国的大江南北,更是北京交大人吃苦耐劳、爱国荣校的优良传统。语言与传播学院西班牙语系学生相艺深深感到:“前辈们身体力行提醒着我们,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青年手中,我们应继续开拓,续写新篇。”

    知行合一: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应用体系

        在多数人眼中,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咣当咣当”声很浪漫,代表着远方和诗意。对交大人而言,这声响却是中国高铁提速的“拦路虎”。

        从“有缝”到“无缝”,并非把钢轨焊接在一起这么简单。北京交通大学高亮教授团队围绕高铁无缝线路与复杂气候适应性、与复杂线下基础协调性、安全服役状态可控性难题,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应用体系,成为我国高铁核心技术之一。如今,即便是长达2000多公里的京广高铁,都能一条铁轨焊到底。

        在《旗帜·中国青年说——建党百年百集红色经典系列》中,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工程创新团队的安博伦博士讲述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先的光辉历程,他所在团队负责人正是高亮教授。他感慨,从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深刻体会到中国人的志气、勇气和底气。

        荣耀背后,是交大师生对“知行”的坚守。这个假期,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百年·追寻”暑期社会实践组建团队248支,参与学生2400余人,围绕“红色铸魂”“四史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魅力冬奥”“创新中国”“美丽中国”“交通强国”八大行动,师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探访红色遗迹、走访轨道交通重点企业与智能制造新兴企业、聆听前辈事迹,北京交大学子们用脚步丈量远方、激荡情怀。他们更加明确,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交通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北京交通大学开展智能轨道交通平台建设与技术研发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该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获批。9月初,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也将正式揭牌。

        学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为服务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交通工程团队的研究成果“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基础理论研究”,有力支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创新轨道工程关键技术,创建轨道安全状态监测方法和轨道变形识别预警技术,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整合科研团队资源,支撑“智能京张”建设。学校在八达岭长城站、昌平段定泗桥、清华园隧道等工程中集中攻关一系列科技难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在即,北京交通大学李波教授团队打破我国在借助风洞进行冰雪项目辅助训练方面的空白,承担冬季项目风洞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科技攻关任务。经济管理学院李静老师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组成跨学科研究团队,力图找到解决北京冬奥会应急医学保障场景下的事件分析和时效救治问题的最佳方案。

        百年梦常在,精神永流传。秉承“知行”校训,北京交大师生在探寻科学的真谛中,将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追梦之路上奋力前行。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汤嫣 袁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