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一基双翼 修技立身

    作者:车荣晓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2日 04版)

        多年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不断探索适合视障、听障、言语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及多重功能障碍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让残障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形成了“一基双翼,修技立身”人才培养模式。“一基”是充分挖掘不同类别残障学生的生理代偿功能和潜能,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主动进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双翼”,即培养学生的“德”和“技”,对残障学生实施德育和技术技能教育,引导推动学生发展,实现特殊教育的教学目标。

    构建“大德育”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构建了“大德育”工作机制。学院通过“大德育”的方式,丰富德育内容,挖掘潜力、激发动力,内外结合,让残障学生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

        价值引领,健全德育工作体系。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三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主导,“四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奠基,“五育”并举,“六位一体”(思政育人、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服务育人、家校协同育人)的德育体系。

        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知荣辱、明是非的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文明礼仪和自理、自立的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处事态度和行为习惯。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灵培育。学院以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为首要任务,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与援助服务,帮助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加强残健融合。学院大力创设融合环境,从生活到学习、从校内到校外,以各类文体活动、专业竞赛等为载体,打造健康阳光向上融洽的氛围,加强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结合“三教”改革,围绕残障学生特点、专业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探索一系一案、一专业一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建立了“德技并修,康教融合”“大师引领、校企融合”“项目导向、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均收到良好成效。

        打造以适应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特色品牌专业群。“大德育”工作机制本着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思路,将“大德育”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瞄准专业技术发展和行业技术应用构建品牌专业群(方向)体系。学院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建立“一二三四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院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中心,以创业基地和创业项目工作室为依托和延伸,推动创业孵化、创业实训、创业服务三轨协同运行,构建创业教育培训、创业产品开发、电商平台营销、特色品牌建设四位一体,残健联合、项目联合、点面联合、校企联合、校政联合的枢纽互通式创业就业“立交桥”。

    健全“一基双翼,修技立身”育人模式保障机制

        构建残障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学院建立适合残障学生的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深入把握残障学生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学院不断推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通过完善机制打造队伍,探索建立了三级“双控”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健全完善教师发展机制。学院着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名师工程,改进教师绩效考评办法,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和以工作能力、业绩为标准的人才评价机制、奖优罚劣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团队的教学活力。

        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很多毕业生成为特教学校骨干教师、企业业务骨干、技术能手。有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成为当地残疾人群体的杰出代表,用拼搏开创了属于自己精彩的人生。

        (作者:车荣晓)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