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产教融合协同 打造课程思政的“三个度”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10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加快材料、机械类等传统工科专业升级过程中,通过打造课程思政的亮度、温度和硬度,创新了人才培养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国家的远大志向,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深耕地方育人资源 课程思政建设有亮度

      在提升课程思政亮度的过程中,明确“奉献社会、扎根基层、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起育人责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爱国、求真、创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并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突破口,探索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途径。一方面,整合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并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材料专业导论》等示范课程中,升华了课程育人特色;另一方面,强化课程思政体验环节,让师生在红色遗址和德育实践基地中感悟、在大型原创歌舞剧《蔡和森》中体会、在“红色筑梦”志愿服务中体悟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产教协同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有温度

      在产教融合中让课程思政建设有温度,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使课程思政建设有品、有理、有料、有趣,让师生做到“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上有效果”。为此,学校结合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主动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并确定了“以专业调整改造优化服务湖南主导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方向,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产业等育人主体跨界合作。为加快娄底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陶瓷产业学院;围绕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学校与行业共同组建了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双引擎”。学校聚焦区域新型工业化的新工科建设,带动了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提升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浸润度。学校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的“四融合”教育模式,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成果的深度融合。

    健全运行体制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有硬度

      运行机制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把方向、作决策、保落实”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而要做到课程思政建设有硬度,必须紧紧抓住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能力这个关键,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这有赖于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的健全。为此,学校着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育人格局的形成。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重点考察“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思想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课程思政金课建设过程中,凸显“思政育人”评价指标考量;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课程思政”观测点;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中,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等。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学科,材料化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入选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和湖南省党建标杆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荣获“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丰富了地方高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内涵,推动了新工科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全面建设实施。

      (陈志国 陈灿芬 刘 鑫)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