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通网只是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的第一步

    作者:陈城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年底有望实现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

        基于《报告》内容,农村地区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值得欣喜的。近些年,如何消弭互联网不均衡发展所带来的城乡数字鸿沟,是一个被反复提及和讨论的问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约5.1亿人。如此庞大的基数下,数字鸿沟哪怕只是浅浅一道,也意味着城乡间发展的巨大差距。

        消除数字鸿沟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用笨办法,那就是给政策、拨资金、下力气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必须要走的路。促进城乡一体化,首要的就是让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不断缩小。如《报告》提及的光纤网络铺设和4G基站建设,以及手机App的适老化改造等等,就属于用笨办法来填补沟壑。有了基础设施为依托,农村才有更多机会去追赶上互联网快车。

        当然,通光纤、通4G也并不代表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就此达成。通网,只是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的第一步。加速城乡一体化,不断缩小城乡数字化建设的差距,就必须保障整个农村基础网络能够承载起当下互联网生活所需。事实上,即便在一些城镇,互联网也难言通畅,如网络速率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网络实际速率常常慢于用户付费速率。对此,这些地方的用户也深受其扰。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生上网课时,许多农村地区就出现了受硬件限制、网速不给力而影响学生上课的现象。

        在此,解决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是一方面,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我国农村网民规模2.97亿,但许多人还没有将互联网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工具,仍仅仅是将其作为通信的一个手段,对互联网应用场景既不了解,更不会使用其应用功能。

        在当下,多数情况下的互联网应用还只限于城镇。互联网对农村而言,还仍旧停留在买东西的电商平台应用或卖东西的短视频以及其他新兴娱乐方式方面,没有实现更多扩展,让无数“互联网+”从更多方面介入和改变农村的生活生产方式。这种观念和现实上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是互联网建设及其应用场景建设滞后造成的。通网和有网,是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置建设的第一步。消弭数字鸿沟,那些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应的应用场景建设也必不可少。

        (作者:陈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