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发挥独特优势 奋力争先崛起

    ——访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锋

    作者: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30日 04版)

        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中部六省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山西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意见》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近日,本报记者就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采访了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锋。

        记者:请问山西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刘锋: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同落实国家《意见》贯通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协调作为内生要求、绿色作为亮丽底色、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价值追求,全方位构建我省“1+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新时代推动山西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的行动方案》,细化制定实施分领域的22项工作计划,科学确定任务举措,抓细抓实重点工作,扎实推动国家《意见》在山西条条落地、件件落实,加快争先崛起,努力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记者:《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将如何进一步引深这方面的工作?

        刘锋: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意见》分别提出,深入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了山西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山西在持续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实践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用足先行先试政策,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一批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我们将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行动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工程,持续培优创新生态,加快搭建省校合作常态化机制,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等多项改革,持续创优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环境,高质量高标准规划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推动开展市县转型综改牵引性集成改革试点,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推进开放制度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逐步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实施林权制度林业经济改革,探索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建立文物活化利用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记者:在深度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山西有什么考虑?

        刘锋: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与中部地区河南同为沿黄省份。黄河流经山西4市19个县(市、区),干流总长965公里,接近黄河全长的五分之一。省内黄河干支流涉及区域共11市、86个县(区、市),国土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73.1%、73.5%和75.6%。

        山西省黄河流域具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水沙治理成效显著,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达69%,大水网框架基本形成,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71.9%,汾河流域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转型发展扎实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文化事业加速崛起,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黄河流域内4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强化“四水四定”落细落实,强化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尾矿库污染“3+1”综合治理,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强化规划政策落地见效,强化沿黄省区协同合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体现山西担当。力争到2025年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汾河水利廊道、生态廊道、文化廊道全面建成,“两带两屏”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两带”即打造沿黄生态文化带、沿汾生态经济带;“两屏”即以吕梁山区域、太岳山-中条山区域为重点,打造生态屏障);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水沙关系趋于协调,转型发展蹚新路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

        记者:山西与京津冀地缘相邻、文脉相连、经济互补,发展关联度大。山西将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刘锋:近年来,山西以《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为行动指南,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有力推动与京津冀地区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互融互促、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教育医疗联合共建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018年至2020年,与京津冀地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84个,总投资13804.2亿元,占全部签约项目总投资的30%。京津冀已成为吸引省外投资的主要地区。

        对山西来说,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京津冀,即是发展战略,更是政治责任。下一步,山西将把贯彻《意见》精神同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贯通起来,立足区位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参与区域分工,实现联动发展。

        一是打造京津冀重要保障基地。坚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加快“晋电外送”合作项目建设,提升对京津冀绿色电力、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推进现代农业方面的合作交流,提高安全、绿色、高附加值农产品供应量。塑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努力开拓京津冀康养产业市场,加快形成配套完善、规模效益明显的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建设京津冀联动发展战略腹地。依托山西区位适中、气候冷凉、能源充足、电价优惠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环首都数据存储经济带和中西部算力中心。共同推动北京-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忻州高铁建设,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建设京津冀晋“无障碍”、规模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增强产业合作与集聚效应。

        三是建成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地。推进科技研发设备和技术产权交易信息等资源共享共用,实现科技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建立“北京-天津-石家庄-雄安-太原”科技走廊,推进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界自由流动。营造创新生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合力打造京津冀晋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晋转移转化。

        四是构建公共服务共享示范区。聚焦京津冀晋一体化建设新格局,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协调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促成一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共建和谐平安京津冀晋。

        五是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坚持京津冀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体化,加大荒山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共同推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共同推动北京-张家口-大同、北京-阜平-忻州和北京-石家庄-太原高铁生态廊道建设。加强雾霾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废弃物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一致性行动,联合创建生态绿色发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