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9日 星期日

    塞罕坝:美丽高岭 绿色奇迹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9日 09版)

        2021年8月5日清晨,塞罕坝机械林场七星湖湿地公园,柔纱般的雾霭随微风飘动,如梦如幻。 赵杰摄/光明图片

        林场建设者在攻坚造林 王龙摄/光明图片

        挺进荒原 资料图片

        1993年8月11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立。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2021年8月23日,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刘军、王娟(女)在望海楼前合影。赵杰摄/光明图片

        俯瞰美丽的塞罕坝林海 赵杰摄/光明图片

        2021年8月6日,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下河边营林区,职工史文冰和同事一起进行森林生物量(碳汇)建模外业调查。 赵杰摄/光明图片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里秋色迷人,在茂密草甸子上,一片一片的白桦林,金叶银干,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漏下斑斑点点的光影,令人沉醉。曹正平摄/光明图片

        1988年8月1日建立的望火楼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2021年8月5日,望海楼如卫士一般矗立在塞罕坝林海中。赵杰摄/光明图片

        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在塞罕坝干了13年,在任期间林场完成造林54万亩。伴他长眠的那片落叶松林,被称作“尚海纪念林”。“雨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劲风扬风沙,严霜镶被边”,面对着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代代塞罕坝人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上顽强地扎下根来,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幼苗,种下了恢复绿水青山、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念。图为1960年5月1日,王尚海(中)组织技术人员攻克高寒育苗难关。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夏秋之交,穿行在这片115万亩的林海里,感受到的是青松苍翠、绿草如茵,凉风习习。

        这里,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塞罕坝的绿色应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跨越半个多世纪,三代塞罕坝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成就了一个绿色梦想,创造了一种人间奇迹。

        “塞罕坝”是蒙语和汉语的组合,意为“美丽的高岭”。公元1681年,清朝设立木兰围场,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先的塞罕坝“鹿鸣秋草盛,人喜菊花香,日暮帷宫近,风高暑气藏”,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原有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1962年、1963年两次造林失败后,林场创业者们愈挫愈勇,重整旗鼓,在1964年春天,一场“马蹄坑大会战”大获成功,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从此,塞罕坝的造林事业开足马力,最多时一年造林8万亩。

        造林攻坚的同时也伴随着塞罕坝人在造林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他们先后改进了原有的造林机械,改进了传统遮阴育苗法,开创了高寒全光育苗技术,创新了三锹半植苗法,引进了抗旱树种樟子松,解决了主要树种集约经营,防控了松毛虫、落叶松尺蠖等有害生物发生蔓延,创建了育苗、造林、抚育、保护等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引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森林经营工作科学实施、规范操作、系统管理。近年来,塞罕坝人开始在砾石阳坡、沙化地块等作业难度大的地块开展攻坚造林,让石质荒山的绿化成为现实。

        2017年,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驻村帮扶、生态旅游、苗木生产,使4万多百姓受益,带动2.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如今的塞罕坝,每年可为滦河、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84亿立方米;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年释放氧气59.84万吨,约相当于219万人呼吸一年空气的氧含量。森林中“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的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8.5万个。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深受鼓舞,他表示:“我们要在接力传承的基础上,搞好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力争到2030年,林场的林地面积达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优质、高效,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推进塞罕坝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