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8日 星期六

    沤麻

    作者: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8日 09版)

        周艺珣绘/光明图片

        欣赏更多“留住乡愁”全媒体作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留住乡愁】 

        在农村,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会用到麻绳。过去,一些生产队为了减少开支,会根据生产需要留出一块土地种麻。

        我的老家在东北,村里种的麻是一种草本植物,收割后可以提取麻秆表皮上的纤维作为搓麻绳的原料。但是,附着在麻秆上的纤维轻易剥离不下来,怎么办?很简单,麻秆收割下来后,“沤”一下就是了。

        所谓沤麻,就是将收割下来的麻秆去掉顶端的麻籽和中部的枝叶,捆成捆儿放在大水坑里浸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麻秆表皮的纤维就会与麻秆自动分离,此时只需轻轻一撕,表皮就下来了。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晾干后的纤维搓成不同粗细的麻绳。

        我们村有个很大的水坑,一年四季都有积水,也就成为沤麻的理想之地,生产队每年沤麻都选在这里。每年沤麻和捞麻时,都会吸引不少人旁观。儿时的我起初也是一名看客,后来觉得不过瘾,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大人们先是把长到一人高的麻从根部割下来,砍去枝枝杈杈,再一捆捆地捆起来,整齐地投放到大水坑的最深处,然后填土压埋,直到全部浸泡到水下为止。用不了多久,大水坑里就会传出沤麻特有的臭味。又过去几天,麻秆上没有清除干净的麻籽竟然借着泥土的养分,在水中冒出了新芽。大约一个月后,“火候”到了,就听生产队里管事的人宣布:“沤好了,可以捞了。”于是,我们几个半大小子哪管什么又脏又臭,只穿着一条裤衩就争先恐后地跳入水中,将麻一捆一捆地捞上来,水坑边有人接应,扛到指定地点……整个劳动过程中,我们都感到很兴奋:一来能像大人那样干活,顶个大人用了;二来也可以借机下水玩耍,毕竟村庄周围再没有这么大的水坑了。至于晒麻、剥麻、搓绳,由于没有“刺激性”,自然也就激不起我们的兴趣。

        如此沤麻,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沤过麻的水和坑底的黑泥很有肥力,是理想的农家肥。每到冬季,人们就把这些泥水挖出来运到农田。如此一来,年年挖坑泥,大水坑越挖越深,麻也越沤越多。

        其实,利用天然的沟塘、江河、湖泊或人造池沤麻,不仅有科学道理,而且简便易行,因此在大江南北广泛采用,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诗经》中对沤麻就有如下记载:“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短短八个字,点出了沤麻的场所、方位和方法,这说明沤麻是一种很平常的日常劳动,且与人们生活居住的区域并不远。

        当然,像我老家这样在天然的大水坑里沤麻,原始而粗放,完全凭经验。如此沤麻,不仅周期长、质量不稳定,而且劳动强度大、对水质也有不小的污染。虽然如此,但以当年的生产条件,仍不失为一种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的生产方式。

        算起来,儿时参加沤麻劳动应该是五十年前的经历了。尽管年深日久,却记忆深刻,而且每当回想起来,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

        (作者:庄电一,系光明日报社原高级记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