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8个本科专业,由工商管理系、会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市场营销系和公共管理系5个学系组成,建有“湖北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在新文科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以专业升级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以课程变革和实践育人为“两翼”,结合师资队伍优化、科研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引领,打造“三融”(课程融合、专业融合、实践融合)高质量教学体系和“四为”(教学为重、科研为源、创新为本、创业为用)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抓好新文科建设的“新基建”,促进新发展阶段专业交叉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立全过程教育思政育人格局
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学院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材建设“主剧本”,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升课程思政亲和力与融合度,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通识相补充的多元化培养思路,培养人文精神与专业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协同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向同行,形成了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以“三融”为核心,专业教学多元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以“新文科”建设为理念,构建“课程融合、专业融合、实践融合”的教学体系。学院以专业融合为主体,打造“大管理”新文科建设顶层设计方案,依托管理类一级学科、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AI+”“E+”“工程+管理”等为特色,重塑学科与专业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实施“大文科”、新文科与新工科融合式教学,构建多学科复合体系,从“建设、申报、孵化”层面对8个专业5个学系进行分类推进。目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会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申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并形成AI+电子商务、E+会计双专业班、E+营销双专业班、会计学中外交流班、ACCA方向班、大数据+精细化城乡治理等特色培养班;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正处于一流本科专业孵化阶段。
学院以课程融合与实践融合为两翼促进专业升级,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几年建成多门国家和省级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实现课程资源集成;加大优质教材建设力度,积极开发特色教材,有多部教材进入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系列,丰富完善大管理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全面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打造智慧课堂,目前全部课程均实施混合式、互动式教学,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另一方面,学院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建“校政、校企、校社”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湖北省智能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财务与会计创新创业工作室、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中心、公共决策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跨专业综合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创新平台,深入开展产教协同育人。
以“四为”为抓手,人才培养立体化,培养模式多元化
以创新创业为主线,形成“教学为重、科研为源、创新为本、创业为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基础创新—应用创新—协同创新”立体式培养。学院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引培并举,目前有4名教师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形成了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实施“1+X”全程导师制,做到全员、全方位引导教学,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式、研究式、自主式”的学习关系;树立“重教学、强科研”的发展理念,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学院新增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近百项,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成果获得同行高度认可。学院引导优秀学生参加科研团队、科研项目、联合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国际视野,实现基础创新培养;以课题提升内涵,从课题中提炼创新创业项目,组建跨专业、跨院校学生竞赛团队,实现应用创新培养;通过“校政、校企、校社”多方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实验、实习、实践基地,实现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协同创新培养。目前,学生的学科竞赛获奖率、本科生就业率、深造率及外部评价均位于湖北省前列,获得同行与社会一致好评。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深入探索一体两翼三结合的教学发展路径,以“三融四为”促进专业教学多元化、人才培养立体化、师生成长共进化,助力新文科建设,不断为中部崛起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教学科技支撑。(冯兵 吴诗嫚 付艳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