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中科院深海所党委:

    让党旗飘扬在深海科技最前线

    作者:赵颖全 陈凯姿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0日 10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国“两优一先”风采录】  

        “探索一号”正在破浪前行,执行TS21航次深海科考任务。

        出海第二天,汪洋大海之上,航次临时党支部在党员活动室里宣告成立。“没人敢上,党员先上”“没有办法,党员就是办法”……一句句铿锵话语打破了甲板的寂静。

        将党旗插在深渊科考现场,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党委的惯例。“哪里有研究场所,哪里就有党组织”,多年来,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一线和科考船上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把组织力转化成宝贵科研成果,成为深海所党委不断完成高标准海试任务,创造深海科考新纪录的“法宝”。

        一些党员还记得,由于任务时间紧、技术风险大、工作强度高,当年“探索一号”“探索二号”船改项目,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难关,全体党员被组织起来,以担当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最终安全高效地完成了两次船改任务,保障了各项科考任务的顺利开展。

        而在此前5次万米深渊科考、“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海试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海试等艰巨、复杂的重大任务中,临时党组织也总能在特殊环境下,激发广大党员和全体参航人员的斗志。

        2017年2月,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海域TS03航次综合科考任务中,恶劣天气、复杂多变的海况和高强度的作业任务,使年轻科考队员的心理和生理面临双重考验。一天凌晨,在回收60台海底地震仪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未能按时浮出水面,几名值班科考队员昼夜搜寻,出现不同程度的晕船和体力不支的状况。

        这时,船上广播响起:“请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驾驶甲板搜索地震仪!”这是航次临时党支部书记阳宁发出的倡议。不到一分钟,10多名正在休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放弃休息,齐聚驾驶甲板,代替值班队员担负起观察搜寻和回收任务。船员们一个劲地称赞:共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

        目前,承担着国家深海科考重大使命的深海所,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和1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60名。阳宁说,深海所党委还将党建工作和科研中心工作融合,探索出一条引领深渊科考和载人深潜工作的党建之路。

        “团结协作、砥砺探索、勇敢担当、甘于奉献”的深渊科考精神,“向深海深渊进军、对科考成果负责”的深渊科考理念,“宁冒风险、不当逃兵”的担当精神以及“没有单位、只有岗位”的协作精神……近年来深海所党委在科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精神体系。

        “对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深海科研骨干人员来说,这些文化精神起到了凝聚、引导、激励作用,对构建有理想、有作为的战斗集体,推动深海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阳宁说。

        在党建引领下,成立仅5年的深海所,在致力于深海科学研究和“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领域,不断绽放光彩:“天涯号”等深渊科考装备的成功研制,使我国第一次拥有万米深渊进入和探测的高技术能力;牵头组织对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多次综合科考,获得大量万米深渊珍贵样品和数据,初步建立了我国海斗深渊学科体系;牵头组织完成全国产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的海试工作,推进“深海勇士”号海底作业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牵头组织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海试任务,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奋斗在科研创新第一线,让党旗飘扬在深海科技最前线,是这个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科研机构的显著标志。“接下来,我们还要依靠全所党员的共同努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深远海作业能力,助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阳宁说。

        (新华社海口8月19日电 记者赵颖全、陈凯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