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作业改革应回到育人原点

    作者:李政涛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07版)

        【专家视角】 

        “双减”政策将作业改革放在聚光灯下重新定位,促使我们深度思考四个方面的关系:

        作业和育人的关系。“双减”政策带给作业改革的最大变化,是理念的改变,让我们回到了作业的原点:为什么要布置作业?归根到底,是为了育人。这对之前作业管理中屡见不鲜的“本末倒置”现象,是彻底扭转,它改变了传统作业管理中“眼中有作业、有分数,但唯独没有人”的痼疾,厘清了“好作业”的标准或者尺度。

        作业和学生的关系。“完不成作业也要按时就寝”,体现了鲜明的“学生立场”,真正把学生放在了正中央。这样的作业,才是体现育人标准的人性化、弹性化与个性化的“好作业”。

        作业和治理的关系。在从管理走向治理的过程中,作业被置于“治理”层面重新设计实施。这意味着,需要建构围绕作业改革的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处理好学校教育力、家庭教育力和社会教育力“三力”融合的关系。

        作业和高质量的关系。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征途上,作业质量既自成体系,同时也是整个高质量体系的建设载体,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二者构成了双向式的互动生成关系。

        这四个关系,对“双减”政策出台后的作业改革,都提出了有挑战性的新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把作业的参与权、设计权、选择权还给学生,更加充分体现学生立场?如何依托作业治理,实现“在育分中育人,以育人的方式育分”,避免育分和育人之间的长期割裂,走向育分和育人之间的融通?如何建构适应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需要的作业治理体系?这些问题,不仅是作业层面的问题,也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作者:李政涛,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