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相伴乡村的美好,得之我幸

    作者:闫利霞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7日 12版)

        闫利霞,90后乡村规划师。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开始从事乡村规划工作。目前致力于食农教育和城乡融合发展,负责全域旅教规划、乡村公益研学等项目。

        【青春之我】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村的孩子。虽然长大后到城市读大学,但我一直想回去建设和服务乡村。

        说起乡村规划,我是半路出家。但从接触到乡村规划工作的那一刻开始,我便认定这是我心之所往、志之所向的事业。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乡村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但在我眼里,乡村代表着美好。在乡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生活方式里,蕴藏着无限智慧。而乡村规划的工作,就是要把乡村的价值挖掘出来。

        2018年,我参与了山西省大宁县的乡村资源普查。普查结束后,我们在报告里向政府提出了“全域旅教”的发展规划,得到了大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看到我们的想法从报告成为现实,并实实在在地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我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落实项目,我从2019年开始了在大宁县的驻村工作。当年7月,我迎来了第一个挑战,“全域旅教”的试点项目——乡村公益研学营。7天时间里,来自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一同体验传统乡村生活。这个过程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每想到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场景,我就在思考:城市乡村,本就是一家。

        驻村规划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不少小插曲。记得在楼底村,我与设计师、施工队的师傅们要协作完成一面景观墙的施工建设。刚开始,施工队的师傅无法理解我们的设计理念,因此有一段时间我们之间的沟通都是“鸡同鸭讲”。后来,我准备饭菜,请大家坐在一起深入沟通,并耐心解释我的设计理念。也许是看我这个小姑娘这么有决心,他们渐渐愿意接受我的想法,并按照设计去施工。虽然耗费了一番功夫,但最终效果大家都很满意。

        就这样,我渐渐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驻村工作模式,其中的秘诀就是到村民中去。驻村那段时间,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田间地头里走一走,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聊历史、聊民俗……这不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结合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开展工作。

        做乡村规划已经两年了,但我初心不变、激情未减。做乡村规划的工作促使我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我也非常享受这一自我更新和不断成长的过程。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而立之年,是我在人生舞台上施展才华、发光发热的最好年华。现如今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作为青年人,能投身到这样有价值的事业当中,我感到无比荣幸。前方的道路还很长,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但我坚信我们的乡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闫利霞,本报见习记者殷泽昊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