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6日 星期一

    建议把更多基金项目列入“包干制”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教授 周庆华

    作者:本报记者 崔兴毅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6日 08版)

        【一线声音】

        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有很多申报国家、省、市和学校等各个级别科研经费的经历,因为都是竞争性经费,所以基本上有成功也有失败。例如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会由学校科研处动员、各个学院和课题组组织,再根据每年的指南,根据自己所属的学科填写申请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结果失败是占绝大多数的,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个人科研实力不够,竞争力比较低。而其他类型的课题申报流程也大同小异。但现在,高校科研经费的“放管服”改革做得非常到位,经费的使用上有了很大便利,改变了以往经费预算的各个列支类别限制严格、互相调拨不便等问题,此外,以前的报销流程也相对烦琐,暨南大学在推进电子化服务上一直在改革,目前的报销流程也比较顺利。在此,我也希望更多基金能像基金委的“杰青”和“优青”项目一样,列入“包干制”,这些都是非常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能动性的举措,也建议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给出指导意见,在大框架下,明确在不违规的前提下给科研人员更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

        (本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