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红色作业”要有意思、有意义、有反馈

    作者:杨小斌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0日 14版)

        【一线探索】

        假期来临,全国各地各学校纷纷布置了形式多样的“红色作业”,希望学生能够从党史学习过程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可以说,“红色作业”的推出,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可是,如何才能够让“红色作业”产生更好的育人实效?

    让“红色作业”有意思

        谈到作业,在一些学生看来,多少还是带有强制性的;而“红色作业”,严格来说更像是一个“教育活动”,而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要发挥好它的育人价值,还需要把它设计得更加有意思,让学生有兴趣、有意愿、有动力参与到这活动中去。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自愿拿出“玩”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假期的学习任务。我觉得,首先得真正从学生的关注、兴趣出发,精选适切的学习素材,如《1921》《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资料、地方和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等等;其次,就是要对作业进行有趣的设计,比如让学生精选出自己被感动的片段,开学后一起在课堂上观看,并现场让学生作简要的解说,可能比写观后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更能够增进学生的互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让“红色作业”有意义

        让“红色作业”变得有趣还只是第一步,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学习活动中来,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步,还是要明确“红色作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尤其是明确这一学习活动所要追求的育人价值。

        无论是语文学科、历史学科,还是思政课设计的“红色作业”,都必须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检验和审视,都必须紧密围绕着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来展开,都必须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就思政课而言,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程目标有所差异,大中小学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因此,不同学段的“红色作业”育人目标达成的程度,也应该有所差异,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力争做到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不同地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学情。归根结底,需要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提升课堂的育人实效。

    让“红色作业”有可能

        作业设计得再有意思、再有意义,如果学生实施起来感觉有困难,或者只有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那么,这项作业就依然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让“红色作业”有可能,我觉得最起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考虑资源的可获取性,主要依托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和资源,来设计我们的“红色作业”,如采访身边“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参访附近的红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其他红色资源,就近取材;二是增加任务的可选择性,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是有差异的,他们所喜欢的学习活动也有差异,因此,增加学习任务的可选择性,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喜爱的任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三是设计任务的开放性,提供必要的“量规”、工具和“脚手架”,同一项任务,不同学生能够完成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作业开放性的设计旨在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的空间,一系列“量规”、工具和“脚手架”的提供,能够帮助更多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

    让“红色作业”有反馈

        完成作业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作业的育人功能绝不仅仅停留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好“红色作业”的育人功能,还必须对“红色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根据一线教学的经验来看,开学之初老师们都有非常多的新学期教育教学准备工作,要对学生的假期作业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可能还需要不断进行形式多样的创新。如果在学生的观后感上简单写个“阅”,学生也会感觉这项作业不受重视,以后就不会重视这一类型的作业了。开学第一课,老师们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之间交互看看彼此写的观后感,然后挑出他们觉得最精彩的一些段落和语言,在班里分享;或者安排一分钟的微分享,从一张照片、一件展品、一次访谈、一段经历等说开去;或者根据同学们假期作业的成果,在教学区组织一次“红色作业”成果展,让“红色作业”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扩散和延伸……

        有意思,学生才参与;有意义,作业才有价值;有可能,学习才有获得感、成就感;有反馈,才能让教育更真实地发生,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好“红色作业”的时代价值。

        (作者:杨小斌,系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