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培养爱国爱港爱澳的新一代湾区人才

    ——访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总校长郑景亮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0日 07版)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华社发

        香港戏曲中心已成为西九龙文化区新地标。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近年,澳门本地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澳门青少年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新华社发

        【看点】

        7月18日,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在广东广州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它的成立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促进粤港澳合作与交流一个意义重大的新尝试。近日,记者采访了该校总校长郑景亮,作为这所为港澳学生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一站式国际化教育的学校的掌舵人,他表示将全力以赴,培养爱国爱港爱澳的新一代湾区人才。

        记者:请谈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交流的意义与进展情况。

        郑景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事关教育现代化全局的关键节点。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主要包括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从学校的交流互通看,截至2018年年底,广东省共缔结粤港澳“姊妹学校”850对,涵盖了大湾区的9个内地城市。同时,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以解决港澳子弟在当地读书及升学问题。从教师的交流互通看,主要是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

        记者:大湾区对港澳青少年教育有何优惠政策安排?

        郑景亮: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台了一系列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新举措,广东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2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特别是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让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感受到便利化,在内地开启了新的生活。

        记者:中央对港澳青少年教育的关注与支持,有哪些?

        郑景亮: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因素,注重精准施策,保持战略定力,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帮助港澳青少年健康成长,让爱国爱港爱澳光荣传统薪火相传。

        记者:在大湾区设立港澳子弟学校,必要性与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郑景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仅港籍人员子女就有近20万人,在广州约有两万多名港籍中小学生。随着近年移居内地生活的港人人数日趋上升,越来越多港人希望子女能在内地接受教育之余,亦希望能衔接香港和澳门的教育体系。兴办港澳子弟学校可以有效衔接香港和澳门的升学体系,将极大满足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的港澳籍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预计到2024年9月,学校在校生将达到1200人。

        未来我们将立足湾区,在深圳、佛山、东莞等地继续开办港澳子弟学校。同时,我们将回流到香港办学,并借助暨南大学海外校友优势,发挥香港在国际交流中的窗口作用,办中国式的国际化学校,为增加中国基础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