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当孩子从幼儿园拿回一幅只画了几条线或是洒了几种颜料的画兴高采烈地讲故事,家长们是否能耐心倾听,会不会质疑“你画的这是什么啊,老师怎么教的啊”?我们能否真的享受到艺术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其实,好的艺术启蒙,真的不是从教孩子画太阳、画房子、画小鸭开始的。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视,应该先从家长和社会改变观念开始。儿童启蒙美育要以养正为核心,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艺术课程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
首先,儿童的美育启蒙应以养正、储善、尚美为起点。
《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中华审美文化、启迪学生情智、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的重任。画画是儿童的天性,要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中展开艺术创作,描绘花草万物,感知自然的美好,感恩大自然的赐予;在欣赏艺术化的绘本和美的画作时,晓喻见贤思齐、感恩奉献的精神;在和小伙伴共同体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时,养成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在美术馆中感受美的作品时,注重礼仪,自我约束;在使用不同的媒材创作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宽容变通精神。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童蒙养正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审美的眼睛,浸润内心情感,使其品行端正纯洁,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这是童蒙美育的重要责任。
其次,儿童美育启蒙要关注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提到“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3至7岁是孩子的审美敏感期,是帮助孩子形成道德的过程。孩子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是女孩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如果这一时期孩子对审美的要求遭到破坏,那长大后便不懂得尊重生活,也不懂得遵守规矩和社会公德,还会失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爱美之心,适度地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孩子升华审美情趣、学会自我欣赏。
我们曾经都是有创意的小孩,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有多少这样关于美的感悟和理解的特质被鼓励或保存下来,就决定了一个成年人的创意有多少。美育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与艺术最近,他们就是天生的艺术家。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着游戏的精神和艺术的心灵。在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各种关系和生动经验中,儿童作为创造者和被欣赏者投身于艺术的精神表达和图画创作中,并慢慢成长。在审美表现和对想象力的需求中,视觉形象的表现向我们展示出孩童内心世界及对现实的关注。绘画是心灵的创造性活动,对于画家如此,对于儿童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一件艺术作品时,通过观看、触摸、倾听等多种感官,感受到作品的颜色、气味、质感、形状等多种特质,启发他们自身的经历和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美育能帮助孩子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亲近自然和融入社会,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美感。
在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的课堂上,孩子们会广泛接触不同的媒材和艺术门类。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描绘对春天的感受;用秋天校园里捡到的树叶拼贴动物和自然,感受材料的不同质地和感觉;在雕塑艺术中学习三维空间的塑造手法;在设计课程中学习创造生活的艺术品;在电影动画中探索蒙太奇和自创的动画风格;在博物馆中理解艺术家的想法和观念……
当孩子们在从事视觉艺术活动时,整个大脑都会得到锻炼与开发。艺术创作本身即具有跨领域、跨学科的特性,其特性强调了儿童不是在一种孤立的环境中被动吸收知识,而是在多层面的环境中通过积极参与获得知识。艺术学习有助于形成缜密的思维能力。儿童通过艺术鉴赏,对作品所用材料、呈现方式等独特的细节发生兴趣。通过对多种艺术风格的观察和思考,探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情感表达与主题的关系、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精细严密的思维习惯和跨学科探索的认知模式从而被建立起来。儿童美育将经验和信息由被动积累转向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儿童知觉感官能动性,让儿童获得大脑和心智的全面开发。
最后,美育是孩子一生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
儿童在艺术学习以及博物馆精彩的艺术世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美的享受,获得有关于人性、社会、自然、精神之种种直抵人心的情感。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可以让他们感受高山的险峻、大海的汹涌、原野的广阔、小溪的静谧,感受树木的繁盛、花草的生机、昆虫的忙碌、飞鸟的自由。儿童体验美丽无边的自然美,陶醉于自然顽强的生命力,心灵沉浸其中,为大自然所折服,不由自主地热爱这美妙的世界,热爱人生,热爱生活。在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舞蹈、体育等等领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成长为一个爱美崇德之人!
少儿美育应该更加关注整体式的学习,将辩证法、直觉法、演讲法等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少儿美育课程最该关注的是教会学生思考,通过发展思维能力,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得更高贵、更理性。如何胜任美术教师的角色,则需要向教师的典范——苏格拉底和孔子学习,不仅仅“先思而后行”,更重要的是要记住,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艺术学习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最重要的艺术品做出评价,并激励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那些价值更高的艺术品中所蕴含的精神,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并和学生平等地探讨学问。
因此,真正好的艺术教育课堂,应带给孩子平实、朴素的美感,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充满童真和智慧的心灵,唤醒对世界、人性美的感悟。要尊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艺术课程的设计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儿童的兴趣、发明、想法,以及自己所经历的艺术史,都应该是学校安排艺术课程的参考和依据。艺术教学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充满想象和经验丰富的儿童,以保存他们所展现的艺术家气息。同时,要注重启发与引导式教学。艺术思维具有跳跃的、非线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的过程又是自发性的个人经验和内心感受融合的过程。没有启发感的艺术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孩子们以多角度的视野去观看、去思考、去感知,从而产生灵感的碰撞。这正是艺术的魅力!这也正是美育的力量!
(作者:郑勤砚,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