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部时,他们也不过是大孩子,却用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他们脸上稚气未脱,却带领边疆的孩子跳出了原本的生活循环。
高大上的词,从来不会挂在他们嘴边,困境与压力也没有吓退他们。面对超出想象的艰难,他们没有指手画脚、没有嫌弃退却,有的是对一方土地的珍爱,对共同梦想的坚守。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激荡着这句话:被需要的青春,才最宝贵!
他们的朴实善良与坚忍不拔,与百年前“觉醒年代”的热血青年构成一种奇妙的呼应,在“佛系”“内卷”等成为热词的今天,让人感动,更给人以力量。
与其冷眼旁观“悬浮”自我,不如撸起袖子“介入”现实;与其空叹意义的匮乏,不如行动起来创造意义。你看,他们做的也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到西部教书去”,但最终,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让一群孩子的命运发生了可感知可触摸的改变。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也与天南地北的我们共享另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青年”。奋斗青春,有你,有我!
(本报评论员)